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的构建及其对垃圾渗滤液的长期连续降解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oa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降解有机污废水的治理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白腐真菌因能降解众多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其治理中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却受制于其好氧丝状生物膜难以连续生长,至今未能构建能够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白腐真菌难降解有机污废水处理体系。针对此问题,本课题拟以两项策略解决此问题。首先,对发明的脉管载体进行改造,使脉管载体由单向开口改为双向开口,并通过固定化培养构建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此载体可将常规生物膜仅从载体外部获取基质和氧气的模式改变为可从载体内外同时获取的模式,避免膜内部菌丝因老化自溶而导致的膜破坏,实现膜内部菌丝的连续生长。其次,发明“蒸笼”反应器,实现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的分层静止培养,避免曝气或搅拌对膜的破坏,保障膜的连续稳定生长。在基此础上,利用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构建垃圾渗滤液长期连续的批次处理体系(40个批次,320 d)。实验结果表明:在运行的40个批次(320 d)期间,P.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能够持续地合成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去降解垃圾渗滤液,TOC从2944 mg/L降低至785-403 mg/L,去除率达73-87%;BOD5从31O mg/L降低至0 mg/L,去除率达100%; COD从11329 mg/L降低至8448-6954 mg/L,去除率达25-39%;氨氮从1383mg/L降低至267-88 mg/L,去除率达80-94%;垃圾渗滤液中,在420-570 nm的激发波长和350-500 nm的发射波长处的荧光物质能够被P.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彻底地降解;生物排泥量维持在0.32-1.53 g(干重)。以上结果说明,在基于脉管载体构建的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在蒸笼反应器中,首次实现了木质素降解酶系的连续合成,对垃圾渗滤液的连续降解,以及白腐真菌反应器的长期连续稳定运行,为白腐真菌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真菌废水处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抖动缓冲区大小是影响基于IP的语音传输(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语音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减小缓冲区时延与丢包,提高VoIP的语音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自适应抖动缓冲控制算法。通过监测语音包缓冲时延的长、短时变化,并制定了缓冲时延与缓冲区调节值之间的模糊控制规则,自适应调节缓冲区大小,在避免丢包的前提下,使缓冲时延最小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
芦苇作为大型挺水植物广泛分布于河流沟渠系统中,不仅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向下游水体的传输。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二十
从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传统的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技术发展到GPS、RS、GIS的过程 ,分析了现今“3S”技术的特点 ,并展望了数字测绘技术生产体系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