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略萨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美“文学大爆炸”中升起的一颗明星。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对他的作品进行翻译介绍,到2010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的作品大部分已经被翻译过来,对他的研究也初具规模,所以当年得知获奖者是略萨时,国民感到并不陌生。略萨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瑞典学院解释他获奖的原因:“因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独裁的抵制、反抗和挫败予以形象的尖锐刻画”;瑞典学院的彼得·恩格伦德高度评价:“略萨的书结构庞杂,角度多元,善于呈现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时空。他还擅长以崭新的方式去写作,因此也推进了‘叙事的艺术’之发展。”而略萨在小说艺术上取得如此成就是与他对小说及其创作的观念是分不开的。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他的小说诗学进行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国内外略萨的研究现状并明确本论文选题的角度,交待“诗学”概念的发展,点明了自己所依据的诗学概念;第二部分,研究略萨对小说的看法。略萨认为小说是虚构之物,但它又是真实的,所以小说是真实的谎言。在略萨看来小说的真实不仅是指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的这一情况,更深层次指向的是蕴含在其中的人们的真情。另外略萨将小说的真实与真实性区别开来,他指出真实性是依靠虚构技巧取得的令人信服的效果。第三部分,论述略萨小说的反抗主题。略萨认为虚构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小说内在地具有的这种反抗性决定了小说的任务是反抗,规定了成为小说家的首要条件是具有反抗精神,决定了小说家的天职是反抗。略萨不辱使命,大胆地揭露黑暗批判现实,敢把矛头指向国家政权乃至最高统治者。反独裁和反暴力是他小说的两大主题。而略萨在用小说进行反抗的行为背后潜藏的是一股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自由主义潜流。第四部分,阐述略萨的创作观念与小说结构理论。略萨的小说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立体化的结构,这与他提出的“总体小说”的创作观念有很大关联。他分析并论述了小说结构的三因素: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和现实层面视角,命名并阐述了“中国套盒”式结构,独创性地提出了“连通管”结构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