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三部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提到:“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报告的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第5节的标题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在这一节中提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可见,城镇化和土地开发问题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且无法替代的自然环境资源,处理好土地制约、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要求的矛盾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借助于合理利用土地、科学地进行土地规划来解决。建设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增加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但是由于建设用地这种利用方式的难以逆转性,所以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对建设用地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防止建设用地规模的无序扩张。我国对于建设用地的发展变化尤为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对建设用地实施严格规划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如果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值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规划将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本文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时期,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的背景下,结合作者参与的藁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对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县级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工作展开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建立适合县域建设用地需求数量和布局的预测模型,可为科学制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编制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了说明,对有关理论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介绍了目前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中常见的方法,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特别对最常用的定额指标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选择了本文将要使用的预测方法。第四章:从因子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因素的定性分析、因子的定量筛选、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驱动力因子分析模型。第五章:根据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对驱动力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选取了驱动力因素组成因素指标体系。第六章:案例研究部分。首先对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筛选,并使用驱动力因子分析法对研究区的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按照建设用地分类,分别预测了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和特殊用地,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第七章:将驱动力因子分析法的预测结果与定额指标法和回归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驱动力因子分析预测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第八章:本文的结论。使用驱动力因子分析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是在方法上的创新。本文的创新点:1、观点创新。以往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时,由于没有面临着巨大的人地矛盾的挑战,所以片面追求以建设用地面积的无限制增长,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的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意识。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等理论,提出从集约利用土地的角度对建设用地需求进行科学预测。2、方法创新。以往规划编制中对建设用地需求的预测方法还不太合理,本文考虑了各行业对建设用地利用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分别对各种类型的建设用地使用建立回归方程的方法进行了预测。既能够充分解释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原因有能够在预测建设用地总量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用地类型的面积分配。3、因子预测指标体系的创新。以往的建设用地预测方法中,定额指标法只强调对人口因素的重视,缺少对其他因素的考虑,同时在人均用地指标的选择上随意性很强,缺乏科学依据;回归法不重视对不同产业的土地利用特点,只强调对建设用地总量的分析预测;其他时间预测法根本没有对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经济分析,只认为建设用地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序列数据。本文提出的驱动力分析法,考虑了不同产业的用地特点,从众多的经济社会因素中选取能够影响本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因子,这些因子对本类建设用地的影响直接,相关关系强,解释能力好,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预测,同时也可以对建设用地需求变化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