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中筛选染色体介导高产AmpC酶菌株,检测并比较大肠埃希菌启动子和衰减子的基因突变。
方法:利用常规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从我院临床分离的486株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出对头孢西丁耐药可疑产AmpC酶菌株,采用头孢西丁三维实验、三维抑制实验确证高产AmpC酶的菌株,用多重PCR的方法排除质粒介导的AmpC酶菌株;对7株可疑染色体介导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调节基因进行T-A克隆及DNA测序,用序列比对的方法研究启动子和衰减子的突变特点。
结果:486株大肠埃希菌中,11株头孢西丁耐药,占全部受试菌株的2.3%(11/486),头孢西丁三维实验确定全部产AmpC酶,其中4株大肠埃希菌还同时产生了ESBLs。经多重PCR方法筛选4株为DHA-1型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占0.8%(4/486),另外7株大肠埃希菌经调节基因克隆、测序,有1株发生-35区内的突变(A类);有4株的碱基突变形成新的-10和-35区(B类);还有1株发生衰减子区的突变(C类);有1株因连接失败,未测到AmpC调节基因的序列。
结论:我院已经发现高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部分菌株同时伴有ESBLs的产生,并且发现由染色体突变导致AmpC酶高产的菌株,这些菌株AmpC基因的启动子或衰减子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碱基突变,一些新的突变基因类型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