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余人”形象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是对人类内心深处最隐秘部分的挖掘,也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概括。正是因为“多余人”形象具有这样的特性,它由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独创,而不断演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波及和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学创作。例:法国的“局外人”、日本的“逃遁者”、美国的“反英雄”等等,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夏目漱石后三部曲中的“多余人”形象,不仅仅来挖掘夏目漱石笔下“多余人”形象产生的原因,更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日俄“多余人”的简单比较,进而来分析这一形象在世界范围中的意义。本篇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多余人”这一概念从狭义和广义角度进行了概括,简单地归纳了俄国的“多余人”形象。其后点明本篇论文的中心是分析夏目漱石后三部曲中的“多余人”形象。最后阐述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三大章,第一章以夏目漱石的具体的文本来分析“多余人”这一形象在夏目漱石笔下的独特气质。其中第一节以《春分之后》为具体文本,分析主人公须永市藏的那种不安的苦闷心境;第二节以《行人》为具体文本,分析主人公一郎面对复杂家庭关系的那种孤独的痛苦;第三节从“怀疑论”和“向死挣扎”两个角度分析了《心》这部作品。主人公先生面对转型社会的那种思索、怀疑、焦灼、挣扎的状况较之前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有了更为刻骨铭心的感触,也有了苦苦追寻而无路可走的悲苦,因而主人公先生最终选择以死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孤寂的一生。第二章分析了夏目漱石笔下“多余人”产生的原因,从内在的“劣根性”和外在的“冲突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展现了夏目漱石笔下“多余人”的独特气质。第三章通过对俄国“多余人”形象序列的整理和产生原因的分析,通过对日本“多余人”形象序列的整理和对其独特气质的概括,简单的对两国的“多余人”形象进行了比较,最后就他们的共同本质,论述了“多余人”这一形象的成为世界性文学现象的必然性。结论部分不仅归纳了夏目漱石对“多余人”形象刻画的特殊贡献,也将这形象的的独特内涵归结为对人类精神的普遍反映。希望我的研究能对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