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基地,长期以来国民经济的增长依靠煤炭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随着山西省煤炭资源的逐渐耗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应调整和转换,特别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转型。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到底效果如何,以及未来产业走向如何等问题,依然是目前山西省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梳理山西省产业结构发展历史与现状及政策演进,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进行测度。结合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乘数模型,研究山西省主导产业、接续产业和其他产业间及其内部的关系,同时对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就山西省主导产业、接续产业的发展方向给出建议,包括:努力发展接续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改造主导产业,推动煤炭相关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其他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选择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发展,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政府尽量减少直接行政干预,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本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山西省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数据,编制了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山西省社会核算矩阵;(2)基于乘数模型,分析了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其所引致的产业关联影响,发现山西省存在赫希曼不平衡增长;(3)从供给角度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以及需求角度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