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弊端也充分显现。这一时期与中国近代相接,社会转型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因此明代在中国历史的演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给我们也提供了研究明代书法艺术很好的历史资料。其中“铨选制度”特别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厚的社会基础。铨选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它包括两个内容:“铨”,也称衡量,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主要手段;“选”是根据不同的才能类型而进行选择。铨选制度的雏形出现在唐代,到元、明时期铨选制度才臻于完善。自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代替了唐王朝的铨选制度以后,出身、言语、书法、判断四件事便成了选择人员的主要方法,多数先试然后再铨,即先观其书法、判断,再察明出身、言语,而后注拟。但凡试书者皆要求楷法遒美,可见“书”的关键性与重要性。作为选用外官的小铨更是以工书为首位,甚至仅凭“能书”便可入朝为官,且官位不低。朝廷以能书取士,书学随之演进,特别是借鉴先前的教育,无论官方的学校、私立学校,翰林院或寺庙学校,都有学习书法的现象。因此出现一大批以善书者入士、举国上下无不习书的特殊文化氛围,因此,书法也由此得到普遍的重视和空前的发展。铨选制度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无疑,其影响也是十分广泛和深入的。本文即从明代书学、文官、文移铨选制度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分类概述当时书法的简况及特点;然后,论及三种制度对各类书体的影响。主要阐明明代书法艺术之所以称为书法历史的一个高峰,其主要动因是受到铨选制度的影响。既具有推动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从而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艺术能够很好的继承发展提供自己的一己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