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无性系种群退化及恢复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28次 | 上传用户:joey_d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是当今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而且为竹林培育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筇竹是国家三级保护的两个珍稀竹种之一,为西南地区特有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由于过度采笋等人为活动的长期干扰,种群退化十分严重。迄今为止,有关竹类无性系种群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后果尚不清楚,针对退化种群而采取的恢复技术及措施研究亦未见文献报道。本项目研究以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干扰理论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从筇竹无性系种群退化和恢复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探索人为干扰对种群退化的影响、退化种群的生物量结构变化和退化种群的数量动态,把握种群退化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技术措施,研究天然筇竹无性系退化种群的恢复进程,探索人工筇竹无性系种群恢复机制。 1.人为干扰是筇竹无性系种群退化的重要驱动力 在滇东北筇竹自然分布区,长期受特定区域干扰体的综合影响,筇竹无性系种群的退化是普遍存在的。对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筇竹生长的生态环境的丧失而间接引起筇竹无性系种群的退化:掠夺式采笋则是通过频繁地破坏筇竹无性系正常生长发育规律,而加剧筇竹无性系种群的退化。上层乔木郁闭度下降,是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生长个体小型化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活动半径加大,形成以村寨为中心,干扰逐渐减弱的干扰梯度分布格局。 2.生物量结构紊乱与繁殖构件萎缩是筇竹无性系种群退化的主要特征 连年采笋地筇竹无性系退化种群生物量在不同年龄分株上的配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构紊乱与波动是其重要特点。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64.1%,而地下部分仅占35.9%:退化种群的鞭、根、篼构件明显萎缩,种群的孕笋成竹能力降低,引起整个无性系种群的逐渐退化。开花筇竹无性系退化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中,缺少1年生分株的生物量基础,其重心由低龄段向高龄段整体上移,表现出生物量结构的极端不稳定性。 3.密度增加与中幼龄分株死亡率提高和个体小型化趋势是筇竹无性系种群退化的数量标志 连年采笋地筇竹无性系退化种群的分株密度是恢复种群的1.95-2.07倍,而分株平均占据空间面积只有恢复种群的48%-53%。不合理的采笋制度,导致无性系分株生存空间的不断缩小。不同年龄分株在种群中所占比率各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化种群年龄结构出现不稳定性和紊乱性,种群死亡率逐渐增大,存活曲线处于B型和C型之间,中幼龄分株死亡率较高。退化种群中,78%的分株的胸径≤1.00cm,52%的分株胸径不足0.60cm,
其他文献
<正> 和法,也称和解法,属中医八法之一。其涵意古今不尽相同,是临床运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和法的作用不同于汗、吐、下法的专事攻伐,而是通过和解,调和,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
姜科植物在种类、外部性状及内部解剖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其传粉方式也显示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因此,姜科植物的研究对姜目乃至单子叶植物的系统与进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
结合大型光伏电站的运行特点,对光伏系统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求取方法,以及影响光伏系统电力电缆截面经济最佳化的其他因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以大型光伏系统的电力电缆为
汉传佛寺,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留存中土。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与研究价值内容甚广。文章以汉传佛寺的初现为原点,以汉传佛寺的历史脉络为背景,梳理汉传佛寺
本文从"由女装对身体观念的反映所导致的审美异同"入手,选取秦汉时期和拜占庭时期的中西方女装样本进行比较研究,为印证服饰文化在早期形成中产生的部分规律提供更多视角,为
运用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以"chitosan"为关键词,检索1973~2009年壳聚糖的相关文献,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壳聚糖研究的现状。
<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今年上半年交出了漂亮的答卷:自2005年11月30日试靠第一艘集装箱船"彩虹石"轮开始,洋山深水港区已累计引航船舶突破10000艘次,其中水水中转比
表现主义主要表现自我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是丰富的、强烈的、大过于一切形式与内容,表达了一些关于生活、线条、情感的传达方面的理解。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入手,通过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