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TiO<,2>-Ho<,2>O<,3>系原位反应合成Al<,2>O<,3>/Ti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因其特有的重量轻、比强度与比模量高、耐磨及耐高温等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子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铸态Ti-Al金属间化合物大多存在晶粒粗大、室温塑性低、加工性能差以及高温抗氧化性明显不足,仍然是其实用化的主要障碍。合成方法和工艺决定了其结构和性能,合适的方法配合恰当的工艺,是获得晶粒细小、性能良好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关键。其制造方法一般分为外加法与内生法,外加法制备工艺简单,但颗粒表面容易污染,而内生法增强颗粒是在基体内部原位反应生成,颗粒细小,表面洁净,与基体结合良好。   在基体材料中引入第二相是一种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Al2O3是一类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的陶瓷,如高熔点、高硬度、化学稳定性好、抗腐蚀性好、具有刚度、耐磨性好、导电导热等特性。更为重要的是,Al2O3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热膨胀系数较为接近,二者具有良好的化学、物理相容性,是增强TiAl金属间化合物最有效的增强体之一。原位合成工艺由于易于获得细化的基体晶粒、清洁的第二相界面且对第二相的数量及分布能够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产物组织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因而在制各工艺的选取时倍受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采用固态置换反应原位合成工艺,利用Al-Ti-TiO2-Ho2o3系的放热反应,获得了Ho2O3强化Al2O3/TiAl复合材料。借助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分析(EDS)等手段,研究了放热体系的反应机理,考察了Ho2O3对Al2O3/TiAl复合材料物相分布、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初步探讨了材料的断裂及强韧化机理;采用热重(TG)实验评价了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DTA结果表明:Ti-Al、Al-TiO2以及Al-Ho2O3的反应均经由多个中间反应直至最后完成。Ti-Al-TiO2系786℃和952℃处的两放热峰对应了Ti-Al系756℃和Al-TiO2系910℃处的放热峰,滞后是由于反应初期TiO2的稀释作用。由于Al-Ho2O3直接置换单质Ho的反应在铝熔化之前即可发生并释放大量热能,该热能促进了前期和后期反应,易于实现低温致密化烧结,且造成Ti-Al-TiO2-Ho2O3系放热峰前移,单质Ho和Al液反应最终形成了HoAl。   Ti-Al-TiO2-Ho2O3体系经1200℃烧结保温1h后,其合成产物的XRD、SEM以及OM测试显示,Ho2O3强化Al2O3/TiAl复合材料的产物由γ-TiAl,α2-Ti3Al,Al2O3和HoAl相构成。Ho2O3的引入,改变了基体γ-TiAl相和α2-Ti3Al相的相对含量,γ-TiAl相的含量减少,α2-Ti3Al相含量增大。同时,使Al2O3颗粒分布于基体交界处,呈弥散状分布,并细化了基体晶粒。当Ho2O3掺杂量为6wt%时,基体组织主要由半连通状的α2/γ层片晶团组成,晶团平均尺寸在6~1.5μm,随Ho2O3掺杂量的增大,层片晶团尺寸逐渐减小。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产物的密度、相对密度和洛氏硬度随Ho2O3掺杂量的增大而增大;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呈峰值变化,在:Ho2O3掺杂量为10wt%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93.5MPa和8.74MPa·m1/2。断口形貌SEM测试表明,材料的断裂方式主要是准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并伴有少量的穿晶断裂,表现出脆性断裂方式;协同韧化、晶粒细化和第二相颗粒增韧是材料的主要强韧化机制。   1000℃下的热重实验显示,在1000℃/1h的工况下,Ho2O3添加量为10wt%时,复合材料的氧化速率为0.48 mg.cm-2.h-1,较未添加Ho2O3时的复合材料降低了一个数量级,Ho2O3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的初始氧化速率;在1000℃/120h的工况下,添加10wt%Ho2O3的材料的氧化增重为2.85mg·cm-2,具有可接受的抗氧化能力。
其他文献
改良型氧化沟工艺作为传统氧化沟工艺的一种变型,是对传统氧化沟工艺的曝气、进水、运行等方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具备很多传统氧化沟工艺不具备的特点,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中
近年来,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发光二级管、太阳能电池等各类电子器件领域中,尤其是GaN基LED器件已经达到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水平。本文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
期刊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将高效膜分离技术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但膜污染问题始终困扰其发展。好氧活性污泥不仅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其各项污泥性状也均优于传
混凝过程是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最普遍的环节之一,决定混凝效果的关键在于混凝剂的品质。当前所用的常规混凝剂均具有一定得弊端,因此,开发新型混凝剂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一个重大而
水淬锰渣是锰矿石冶炼生铁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废渣,通常被当作废弃物堆积、填埋,已经成为影响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水淬锰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不仅提高了水淬锰渣的利用率
随着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森林作为固定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主体,其CO2吸收和储存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森林现有植物中碳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评价
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磷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磷排放已成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十多年来,厌氧生物工艺在有机废水处理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Anaerobic Sludge Blanket,简称UASB)已成为厌氧生物工艺的杰出代表而倍受人们青睐。但是,人们对厌氧生物工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除碳功能上,对其除磷功能,则迄今未见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