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近代中国的金融救济思想与实践展开研究,金融救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金融实践,本文将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和经济史的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梳理、分析近代中国金融救济思想的渊源、脉络和特征,一方面描述、刻画近代中国金融救济的风貌。 金融救济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既有内生性原因,又有外生性原因。近代时凋敝的社会状况,艰难的贫民生活,急盼金融救济的介入是内生性原因。当时中西方的思想接触、碰撞和交流,使得西方的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说对中国的影响日盛,西方思想逐渐被国人熟知和运用,近代中国的许多观念发生变化,社会责任被政府和商业机构所认知是外生性原因。 近代中国的金融救济思想汲取中国传统救济、借贷思想和西方救济、借贷思想的精华,结合当时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形成从仁政施恩到政府责任,从“重养轻教”到“救人救彻”,从救济贫困到全民救济这样特色鲜明的近代中国金融救济思想。 当时,金融救济主要通过小额信贷这一载体实现。以小额信贷为代表的中国近代金融救济思想和实践可以分为官办、官商合办和商办三类。 官办金融救济思想是顺应时代潮流产生的,强调政府责任意识的救济思想,即政府将对贫民的金融救济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种恩惠,官办金融救济思想在实践中的佼佼者是上海贫民借本处,官办金融救济作为主动性的社会救济,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官商合办金融救济思想致力于提高金融救济的实际效能,以期弥补官办金融救济思想的局限与不足,其所体现出来的市场化思想,表现为积极引入商业组织以提高金融救济机构的经营效率,北平市市民小本借贷处是官商合办金融救济实践的杰出代表,与商业机构联合后,金融救济机构可以更有力的从事小额信贷,起到繁荣市场,安定社会的功效,达成“授人以渔”和“以教代养”的积极救济的目的。 商办金融救济思想要求通过合乎商业逻辑的制度安排,提高商办金融救济机构的有效性,减少机构本身对于外部资源的依赖,商办金融救济起到了良好的救济效果,帮助贫民克服资金短缺的问题,重新获得谋生的能力,商业机构积极的投身于小额信贷事业中,也是中国慈善救济观念从以前单纯的对贫困和弱势群体的施舍救济态度变为社会责任态度的例证。商办金融救济最具代表性的机构是上海联合福利小额信用贷款银团,上海联合福利小额信用贷款银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继承了晚清借钱局和后来的贷款所、贫民借本处等的救济贫民的理念、低息放款的模式和整借零还的还款方式,在经营主体、组织形式、筹款方式和获得政府支持形式等方面与之存在着差异,但同样达到了低成本运营、“权缓急”的良好效果。 总之,近代中国的金融救济,在较为贴近需要的金融救济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达成了金融救济的一些原则性目的。当今中国的金融救济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需要努力以保证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都能够获得服务,近代中国的金融救济思想和实践虽然未发展至臻于完善,但其救济方法、救济理念、救济效果和其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均值得称许和供当今中国的金融救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