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空前关注,农田土壤作为地球碳汇组分,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对农田中各种种植制度及保护性耕作技术下土壤CO_2排放特征的研究目前还很有限。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少耕覆盖技术条件下,小麦间作玉米群体CO_2的排放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以期为绿洲灌区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与单作相比间作增大了全生育期土壤CO_2排放通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空前关注,农田土壤作为地球碳汇组分,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对农田中各种种植制度及保护性耕作技术下土壤CO_2排放特征的研究目前还很有限。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少耕覆盖技术条件下,小麦间作玉米群体CO_2的排放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以期为绿洲灌区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与单作相比间作增大了全生育期土壤CO_2排放通量,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有利于降低后茬玉米农田CO_2排放通量,前茬小麦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利用沼液及微生物肥料不同用量施用对景电灌区枸杞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探索沼液及微生物肥料对枸杞生长发育影响效应;寻找适宜枸杞栽培的微生物肥料及用量,为今后该区枸杞种植中科学合理的施肥集成技术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4年生宁杞一号枸杞(Lycium.barbarum L.)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沼液及两种微生物肥料—有机宝(Y)和根菌宝(G)各自不同用量对枸杞生长、品质
为深化对地膜覆盖种植增产机理的认识,为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改进、新技术的研发,以及为进一步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08-2011年在甘肃定西市半干旱雨养条件下,采取全膜穴播覆土(A)、全膜穴播(B)、膜侧条播(C)三种覆膜种植方式,并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覆膜及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旱地冬、春小麦土壤水分、耗水特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其中春小麦
碳、氮不仅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重要的生态元素。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保护性耕作及土壤碳氮研究成为了目前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小麦、玉米是河西绿洲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间作是河西绿洲灌区重要的多熟种植模式,为了解单作与小麦/玉米间作体系土壤碳氮变化规律,本文通过2011年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甘肃农业大学武威试验站布置的实验,分别研究了施氮N0、N140、N221、N300(折合纯氮0、
红三叶是重要的豆科饲草及异黄酮提取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本研究以Astred、Colenso、Renegade、Sensation、Cobbity及岷山红三叶为试验材料对其在兰州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测定,同时比较了各品种的产量性状、营养价值,黄酮含量,以及抗病性,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取优良植株进行扦插,建立优良红三叶无性系。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岷山红三叶的物候期最短,Astred物候期最长
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ERF)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了植物细胞生长发育、激素应答、抗病虫及抗非生物逆境等。目前,在水稻、小麦、番茄等植物中ERF类基因的研究较多,但对马铃薯中的ERF类基因研究还比较少。为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ERF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马铃薯中的ERF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载体的构建。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
针对河西绿洲灌区禾豆间作带型配置混乱、氮肥管理制度落后问题,以玉米间作豌豆为代表模式,通过大田试验,在低、中、高三个施氮水平(N1、N2、N3)与带型配置(I1:2行玉米和4行豌豆;I2:3行玉米和4行豌豆)下,研究玉米/豌豆土壤氮素动态变化规律和利用特征,以期揭示施氮及带型影响玉米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的基本机理,为优化河西绿洲灌区玉米/豌豆的主要管理参数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种植模式显
本文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观测不同水肥条件下不同品种甘肃紫花苜蓿营养器官发育的形态特征,探索甘肃紫花苜蓿生长发育规律,以紫花苜蓿生长有效积温为主线,构建了紫花苜蓿叶片和茎秆的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此外,应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C++程序设计平台并引入open GL函数库,实现了紫花苜蓿叶片和茎秆的可视化研究。(1)建立了叶片形态模型。本研究以不同施水条件下、不同甘肃紫花苜蓿品种叶片的
本实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运用盆栽土培试验,结合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利用不同浓度(0.1mmol/L、1.0mmol/L)的外源NO供体SNP处理紫花苜蓿种子及幼苗,对盐胁迫及干旱胁迫下NO诱导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及相关抗逆基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用0.1mmol/L、1.0mmol/L浓度的SNP浸种4
本研究根据棉花盐胁迫相关的EST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3’,5’-RACE技术,从棉花叶片中克隆出GDP-甘露糖-3’,5’-异构酶(GDP-mannose-3’,5’-epimerase,GME)基因,命名为GhGME。利用荧光定量qRT-PCR方法对棉花根、茎、叶和低温、盐及GA3三种胁迫处理下该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将GhGME基因构建到pGEM-T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GEM-T-G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农业的发展,作物生长模型和形态结构模拟与可视化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关于小麦,水稻,玉米的虚拟农业研究较多,而关于甘肃河西走廊啤酒大麦的探索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大麦生理生态过程,在甘肃特色大麦品种生长发育栽培实验的基础上,以生长度日为主线,结合大麦叶片和茎杆等器官生长模型研究,探索研究了不同品种大麦主要器官的生长变化过程和生长规律以及生长模拟模型,进而基于几何曲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