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肌电监测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在痉挛型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肌电监测技术与标准。
方法:在89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采用50 Hz方波电脉冲,分别刺激L3~S1神经后根小束,分别于双侧三角肌、长收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外侧头记录自由肌电反应及触发肌电反应,同时观察下肢肌肉痉挛性收缩活动。对肌电反应向对侧、乃至远隔神经支配节段明显扩散的3+级和4+级神经后根小束,及引起下肢或足趾肌肉收缩活动的相对低阈值的神经后根小束进行选择性切断。术后观察下肢肌张力的改善程度,并对下肢感觉、运动及排便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触发肌电反应的出现明显滞后于自由肌电反应,观察自由肌电反应更能及时的判断“异常的”神经小束。89例患儿的372根神经后根被选择性切断,其中324根(83.5%)腰神经后根的出现3+~4+级肌电反应的神经小束被选择性切断;48根(12.9%)神经后根的神经小束根据“相对低阈值”被选择性切断。所有患儿术后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未出现明显的下肢感觉、运动及排便功能障碍。
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肌电监测所出现的向对侧和(或)远隔节段扩散的持续的肌肉动作电位反应,是判定“异常”神经后根小束并进行选切的有效并可重复的客观标准。
(二)复杂腰骶椎术中肌电图监测的应用研究
目的:使用电诱发肌电图监测以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准确性,保证椎管内手术操作的安全,避免或减少术中神经根损伤的发生。
方法:选择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31例,女43例(年龄22~83岁,平均58.3岁)。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椎管内手术操作中全程使用电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电流为2Hz、时程0.2ms的方波脉冲电刺激,打入椎弓根螺钉时刺激强度限制为0~60mA,电刺激强度为逐级递增。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探查松解等椎管内手术操作时刺激强度限制为2~4mA。于双侧长收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中部及肛门括约肌记录分析肌电反应。主要观察指标:实时监测和记录自由肌电反应及触发肌电反应中动作电位出现的时间、频率、振幅、肌群,以及术后神经根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
结果:于74例患者在术中肌电图监测和3-D脊柱导航系统帮助下共置入378只椎弓根螺钉,仅有3只椎弓根螺钉(L42只,L51只)置入过程中,当电流强度小于10mA时即出现肌电反应,及时提醒术者,经术中C臂X线透视证实椎弓根骨皮质穿透,而予以重新置入,置入准确率达99.2%。电诱发肌电图监测下进行椎管内手术操作,仅2例患者术中进行L5、S1节段减压、松解时反复出现下肢明显肌电反应,术后出现下肢神经症状较术前加重,经2~4周保守治疗后恢复,神经根误损伤率为2.7%。所有术后患者未出现不可逆的相关神经根损伤症状。
结论:术中电诱发肌电监测对于最大限度的保证椎弓根螺钉置入和腰椎椎管内手术安全操作、预防神经根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与术中脊柱导航系统的联合应用可增加监测的敏感性,在复杂腰骶椎术中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