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海位于亚非大陆之间,是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也是见证埃及文明和伊斯兰教诞生的中心地带,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连接着非洲东海岸和阿拉伯半岛的西海岸,同时又是从南部的曼德海峡通往北部的苏伊士运河运输石油的关键路线。尤其是对埃及来说,红海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苏伊士运河建于19世纪,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航线,因此它很快取代了好望角航线,成为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对红海的保护以及苏伊士运河自身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埃及和世界大国关注的焦点。由于红海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储量,所以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恶化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红海的经济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此外,红海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冲突和竞争的舞台。如果说国际战略格局影响红海地区的局势,相应的红海地区的事态发展也将影响世界格局。特别是自由航行和核裁军问题仍然是红海地区各国以及国际社会遏制国际恐怖主义最关心的问题。现在红海地区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如人口不平衡、社会动荡、发展不足、大国对其资源的觊觎等。然而在红海地区中没有一个沿岸国家单独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确保红海地区的安全。所以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超级大国,加剧了它们为追求自身利益和目标进行的争夺。毫无疑问,加强红海各国之间的合作不仅将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区冲突和摩擦,而且还将增进红海地区各国人民的繁荣和福祉。本文主要分四部分对二战后红海在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了红海的战略地位,主要介绍了红海的地理位置、经济价值以及红海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价值。通过叙述红海在古代、近代及二战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国之间在红海沿岸的贸易往来,从而分析红海的经济价值。通过论述红海地区及大国之间对红海控制权的争夺进一步研究红海的战略价值。第二部分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红海的战略地位及其控制,从远古时代到伊斯兰时代再到近代最后到现代,着重介绍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国家以及美国、苏联、埃及、以色列在红海问题上的冲突和矛盾。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二战以后美苏、欧洲国家以及中东国家—埃及、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对红海及其红海门户的战略争夺。第四部分结合现代国际政治分析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红海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对红海的重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