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性。此外,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也提出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整合优化教师师资队伍”的要求。可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将两者融合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理解如何以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组织和开展教学。舒尔曼(L.S.Shulman)将此种知识命名为“学科教学知识”(PCK)。PCK是教师知识的核心,是最能区分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一种知识形式。语法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但国内PCK的实证研究多以阅读教学为例,对英语教师语法教学PCK的关注较少。再者,以往英语教师PCK研究多以Shulman等普通大教育领域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忽视了英语教师PCK的特殊性。本研究主要对职前初中英语教师的语法教学PCK进行研究。研究以格罗斯曼(P.L.Grossman)英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安德鲁斯(S.Andrews)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的PCK研究框架为基础,引入“教师语言意识(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这一概念,提出了职前英语教师在初中语法教学中PCK的六个构成要素。本研究采取了质的研究取向,以多案例个案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通过课堂观察,辅以正式和非正式访谈、刺激回忆等数据收集方式,探索了两名初中英语实习教师的语法教学PCK。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两位职前初中英语教师的PCK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如何表现的?2)两位职前初中英语教师的语法教学PCK的形成和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两名职前英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对本研究提出的六边形分析框架中的PCK构成要素都有所表现,且两位职前初中教师的PCK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两位职前初中英语教师对中学语法教学目的具有正确的理解,能够体现新课程英语改革的精神,但她们的教学行为与其设定的教学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她们的课堂组织方式都遵循了“呈现、练习和产出”的“3P”语法教学模式,但在各阶段所设置的活动和时间安排上却有所不同;语法教学课程资源理解与应用方面,两位教师都能灵活地根据教学需要重组教材内容,将以前所学课程内容与当前课程内容相联系,合理地补充课外教学资源,但由于实习前教学实践经验的差异,导致了她们对教材的分析、了解和运用有所不同;为了使其对语法项目的解释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两位实习教师均使用了一些语法教学策略,如举例、引出(elicitation)、视觉辅助(visual support)、概念分组(conceptual grouping)、借助学习者的第一语言等,但两位教师策略选择的类型及理由却不尽相同;两位教师对学生学情都有所了解,能够根据学生兴趣选取教学材料,对学生学习该语法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能做一定程度的预测,但是她们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且主要强调书面错误而对语音等方面的错误关注不够;语法知识方面,两位教师对于该语法项目相关的术语以及该语法项目所涉及的语法规则都有很好的掌握,且能够一定程度上从学习者的视角分析和解释该语法,分解语法项目。研究还发现,该两位职前初中英语教师的PCK是个体和外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个体因素包括她们的英语学习、英语教育学习、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外在因素主要来自宏观上中国英语教育环境、所实习学校教研会的帮助以及所属实践共同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