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诊治过程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沉(ESR)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价值;对比hs–CRP和ESR的敏感性;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出现hs–CRP和ESR异常变化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1998年11月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26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化疗前,化疗后1周、2周、3周,术后1周、2周、3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1年、2年、3年为观察时间点。选择hs–CRP和ESR平均值、hs–CRP和ESR异常率为观察指标。观察开始化疗前后、手术前后hs–CRP和ESR平均值、异常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分析引起患者术后hs–CRP和ESR异常变化的常见原因。结果1.化疗1周后hs–CRP平均值25.62 mg/L和ESR平均值44.57mm/h与化疗前hs–CRP平均值17.46 mg/L和ESR平均值37.44mm/h比较均显著升高,经方差分析p<0.05。化疗2周和3周后hs–CR平均值23.82 mg/L、17.78 mg/L和ESR平均值43.54 mm/h、37.91 mm/h与化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化疗1周、2周和3周后hs–CRP异常率89%、87%、87%和ESR异常率85%、79%、77%与化疗前hs–CRP异常率84%、ESR异常率75%比较无显著差异。3.术后1周hs–CRP平均值36.41 mg/L和hs–CRP异常率95%与术前hs–CRP平均值17.78 mg/L和hs–CRP异常率87%比较显著升高,经方差分析p<0.05。术后2周和3周hs–CRP平均值18.78 mg/L、17.50mg/L和hs–CRP异常率86%、86%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4.术后1周和2周ESR平均值57.57 mm/h、49.82 mm/h和ESR异常率92%、88%与术前ESR平均值37.91 mm/h和ESR异常率77%比较均显著升高,经方差分析p<0.05。术后3周ESR平均值42.58 mm/h和ESR异常率83%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5.术后1个月hs–CRP平均值11.45 mg/L、hs–CRP异常率64%、ESR平均值25.58mm/h和ESR异常率52%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经方差分析p<0.05。术后2个月hs–CRP平均值3.27 mg/L、hs–CRP异常率27%、ESR平均值12.96mm/h和ESR异常率20%与术后1个月比较显著降低,经方差分析p<0.05。6.术后3个月hs–CRP平均值为2.13 mg/L,hs–CRP异常率为18%,ESR平均值为9.58mm/h,ESR异常率为16%。术后4个月hs–CRP平均值为2.14 mg/L,hs–CRP异常率降至6%,ESR平均值为9.59mm/h,ESR异常率降至5%。7.术后共有20例患者出现hs–CRP和ESR异常变化,即手术治疗1个月以后hs–CRP、ESR未逐渐下降而出现反常性升高。其中15例术后出现寒性脓肿75%,2例合并其它脏器结核10%,1例出现药物肝损害5%,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5%,1例出现其它部位细菌感染5%。结论1.脊柱结核患者化疗1周、2周和3周后hs–CRP和ESR平均值、异常率与化疗前比较无显著降低。不能单纯依据hs–CRP和ESR来选择手术时机。2.脊柱结核术后早期hs–CRP和ESR平均值、异常率均出现显著升高变化。术后hs–CRP开始下降的时间早于ESR开始下降的时间,hs–CRP较ESR更为敏感。3.术后1个月hs–CRP和ESR平均值、异常率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术后2个月hs–CRP和ESR平均值、异常率与术后1个月比较显著降低。术后4个月绝大部分患者hs–CRP和ESR已恢复正常。4.术后寒性脓肿形成是脊柱结核术后出现hs–CRP和ESR异常变化的最常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