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方向以来,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创新在我国各地不断涌现。要推进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必须认真总结十八大以来基层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成就与经验,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完善的方向和路径。本文以党的十八大为时间起点,着力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基层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着力于概念分析,包括定义、定位、内涵、价值等。准确把握十八大以来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发展的背景,认为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不仅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人民利益和民主意识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践创新方面,一方面从总体上总结十八大以来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把握基层协商民主如何从提出、落实、加强到创新,一步步深化,一步步契合中国基层发展需要的脉络;另一方面,也突出“解剖麻雀”,即通过对农村的“板凳夜话”、社区的“居民说事”、集团的“工资集体协商”、基层协商民主品牌“湖滨晴雨”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基层协商民主探索模式进行个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四种模式的设计、适用性、内在机理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楚基层如何不断创新协商民主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制度规范,并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议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凝聚基层力量,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利益。十八大以来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呈现出了辩证统一、务实创新、为民服务、兼容并重的时代特点,但是也还存在参与者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社会基础弱、成果落实不确定等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必须从协商主体、协商制度、社会基础、协商成果的落实等方面努力,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新基层协商民主的形式,进一步拓展协商领域,扩大参与协商的主体,健全和规范协商制度,真正体现基层协商民主的优势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