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理论视角下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的关系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继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后,学者们又把目光投向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以后殖民理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翻译的定义也在不断扩大,在此语境下它与写作之间的界限也变得不那么清晰。后殖民理论大师霍米巴巴在论文集《文化的定位》在后殖民语境中赋予了翻译新的定义,提出了“文化翻译”这一概念。他指出,文化翻译并不是指两种具体的语言和文化间的文本转换,而是融翻译于写作的一种独特的后殖民文学现象。并补充到,“文化翻译”中的翻译还可以指移民的状态,后殖民时代的移民是一种翻译现象。因此本文所言的文化翻译现象所涉及的绝不是传统意义上字面意思的转换,它涉及到文化的延异,文化在时间,地理和空间上的移位,更强调翻译这一文化传播载体的功效和作用。以此为题,就是要将翻译放在文化形象和文化身份的塑造这一文化功能层面,结合具体历史语境进行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流散迁居异国他乡的现象日益加剧,流散美国华人作家总是带着双重文化身份进行写作,他们的流散经历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对故国的描述和中国文化元素正好是对“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之间互动的绝妙诠释。为描述二者的关系,本文以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与“东方学”的基本原理为主要理论基石,先从“文化翻译”的宏观层面着手,追溯相关美国华人作家的流散经历和文学史,揭示他们作品当中所折射出的故国文化与所属国文化,“自我”与“他者”,“中心”与“边缘”间的互动。然后将以上二元互动引入到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关系的考查,从而从微观层面,结合不同时期作家的作品及相关历史背景进行历时性推导,描述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历时性的分析,可以看到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互动,两者间的相互角逐,或可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抛砖引玉,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也抓住了时代机遇,得到了稳定健康的发展。不过建筑行业间的竞争力也日
随着中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城市发展、建设施工、运行使用、管理服务等四个方面,对影响中小城市排
双向优选论是在优选论的语用学应用研究中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该理论整合了单向的言语产出优选模式及言语释义优选模式,是基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同时优化各自言语
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消防灭火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哈龙系统对大气层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而且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无环境污染的灭火系统十分重
<正>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上焦篇》第4条,其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是方
探索牦牛肠道黏膜上皮內淋巴细胞的特点与分布规律。采用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皮內淋巴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
<正> 近几年来,我们在办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教育科研工作,以教育科研为主要抓手,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促进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了较好的氛围和工作机制
不合法转租框架下房屋转租合同的效力认定、出租人的权利保护以及善意次承租人的利益维护等疑难问题,或牵涉不同观点之争,或缺乏规则支撑,尚需法院从理论和实践出发进一步思
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作品。这部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了丰富的管弦乐手法,"力度对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