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分子模型的建立及热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玉米秸秆开展整体分子模型的建立以及各组分热解规律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内容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两部分。重点研究生物质各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热解规律及其结构参数与玉米秸秆整体模型的关系,从热力学、动力学等角度评价分子结构的反应性。借此形成生物质结构模型构建方法。理论研究方面一是将生物质单体结构特性进行分类,结合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等分子模拟方法,对玉米秸秆各组分进行热解模拟,研究各组分的成、断键规律,实现产物分布的预测进而得到其热解过程中的微观化学演化规律;二是基于上述玉米秸秆各组分热解规律,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以形成玉米秸秆三维结构模型。实验研究方面则是采用Py-GC/MS对纤维素进行快速热解实验研究,分析纤维素热解特性及热解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方法及内容如下:首先总结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模型化合物,归纳出最合适的结构单元。针对选取的模型化合物,采用热裂解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检测纤维素热解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产物。然后根据Py-GC/MS技术得到的热解产物预测结果,对纤维素模型化合物纤维二糖进行热解过程中反应路径设计并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模拟,而半纤维素、木质素则基于前人研究理论进行热解反应路径的设计,并根据过渡态搜索理论确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各条热解路径的唯一过渡态。接着进行不同路径中反应能垒的计算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各组分热解的最优路径。最后总结前人对玉米秸秆组分测定的研究,将三种组分按比例组合得到玉米秸秆的大分子模型。通过各组分热解规律对玉米秸秆分子结构模型进行修正、优化和验证。
其他文献
五轮山矿区煤层的平均孔隙率为4.79%~5.84%,孔隙结构以过渡孔为主,其次为微孔。煤层气的甲烷平均浓度大于95%,属于典型的干气,煤层含气量为6.26-32.30m^3/t,通用的煤层气风化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象可以快速查明煤炭资源开发状况以及煤炭资源开发的合法性(界内开采、界外开采、越界开采)等,对煤矿安全生产及维护矿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中部某煤炭开采密集区为试验区,选择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从矿山铺助设施、道路、矿堆、矸石的特征出发,进行矿山开采状况遥感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为支撑实现采矿权数据、规划数据图层与遥感专题数据的叠加分析和相关分析,判断非法与越界矿山,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导致的运动障碍疾病。目前,PD的治疗只局限于症状的缓解,无法阻止神经元的持续变性。寻找阻止
闽西南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区内总体构造为新华夏构造体系龙岩山字型构造,在该体系下形成的褶皱、断层以及火成岩侵入是造成本区煤层形变的主要因素。褶皱主
基于检波器组合各点为平面简谐波同相叠加的假设,地震勘探野外施工多将检波器组合作为压制噪音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的一种主要手段,但实际野外地震地质因素难以满足假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