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宏大叙事——刘小东作品视角的转变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国处在社会形态的转型时期,西方的一些现代艺术观念在这个阶段传入中国。在此影响下,“中国现代艺术展”的举办让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占了先锋,而对于在美院接受八年教育的刘小东来说,他并没有随波逐流加入到前卫艺术的行列,其作品在观念上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在技法上向写实靠拢。因此,刘小东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追求艺术表现的客观真实性。但因每个人的现实生活背景不同,对艺术的理解自然也有所差异。虽然刘小东的画风属于现实主义,但和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又有很大的区别。在对现实主义绘画题材的选择上,刘小东早期作品常描绘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一些人或物,他将画面赋予幽默感,对画面中的场景和人物有很强的调侃意味,并以此来展现个体生存的精神状态,而在这之前很少有人将绘画以这种方式展现出来。进入21世纪之后,刘小东置身于中国的现状,逐渐将作品的绘画题材转移到另一种无言立场的宏大叙事上,创作的内容开始体现出对重大社会事件的关注,刘小东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极具表现力,无论是对生活的表象还是对人性的探索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本文以刘小东绘画作品中视角的转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刘小东早期作品中的消解与调侃、渐趋成熟的“另类宏大叙事”、宏大叙事的社会学意义和个性表现以及刘小东对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和启示这四个部分进行研究,继而探索刘小东绘画作品中的另一种宏大叙事。首先,分析社会精神面貌、欧美新具象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和埃立克·菲谢尔对刘小东初期作品中的消解与调侃产生的影响及其表现;其次,通过分析刘小东进入21世纪后作品中逐渐趋向成熟的另类宏大叙事,研究当下社会环境对刘小东作品产生的影响,继而阐述其绘画题材选择的转变和独特叙事视角的形成;再次,通过分析刘小东作品中对现实生活独特的观察视角来体现其作品艺术语言的个性表现以及内容中所蕴藏的社会学意义。本文研究刘小东绘画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其作为个案,对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问题进行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宝庆竹刻传承人口述史为研究主体,首先阐述出宝庆竹刻传承人口述史在技艺传承中的意义,对口述史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其作业方法进行分析,详细阐述本文的口述史实际
期刊
期刊
期刊
对于古典文化的推崇和恢复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品味的角度对十四世纪中期至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好古风潮进行观察,并选择了三组好古活动的典型人物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