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稳健性作为企业财务会计中的一条重要会计惯例,对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有重要意义。会计信息是具有预测价值的,会计政策过于激进或过于稳健都会导致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给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自2001年至今两次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中,会计稳健性方面的规定备受准则制定者的重视。资产减值会计是运用稳健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考察准则变更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重要因素。计提资产减值本身是源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但当企业具有盈余管理动机时,各项资产减值政策沦为了利润操纵的有效渠道,从而使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受到影响。已有研究证实了在2006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随着会计准则改革的深化特别是资产减值政策的变更是不断提高的,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会计目标发生转变,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过渡,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稳健性的地位从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降为对可靠性、相关性特征的补充要求。新准则对稳健性原则的要求降低,可以从新资产减值政策的变更看出。本文检验了资产减值政策的变更与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经营状况上市公司中的区别,并深入研究了不同类型资产减值政策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回顾会计稳健性与资产减值政策及两者关系的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资产减值政策的变更对会计稳健性造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从2001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普遍存在。2007年以前,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在贯彻落实中不断得到增强。自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由于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导向,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有所下降,资产减值政策的变更是导致会计稳健性变化的重要原因。新资产减值政策在资产减值计量、确认和转回方面的规定发生变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引入等一系列举措导致2007年以后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下降。由于新资产减值政策严格规范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行为,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而新资产减值政策实施后企业资产减值规模对会计稳健性的解释力度有所减弱。 2.上市公司选择资产减值政策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受会计监管的约束,亏损公司为了改善公司业绩、追求公司转亏为盈,更多时候会通过选择资产减值政策实现盈余管理目标。因此相比盈利公司,资产减值政策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在亏损公司中更加明显。 3.上市公司不同类型资产减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规模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短期资产减值规模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其中固定资产减值规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应收款项、存货的减值规模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由于新资产减值政策中规定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因此在2007年以后,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可被视为对企业资产变化情况做出如实反映的行为,是符合会计稳健性要求的;但新规定对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没有特别限制,因而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倾向。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准则制定机构要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细则,使这一新引入的计量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对稳健性的应用要遵循适度原则,规范企业滥用稳健性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对准则未限制的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要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机制,规范对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