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情消费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l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情消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前延续至今的传统,是维系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少地方的农村涌起了“人情潮”,人情消费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负担,并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本研究以皖南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呈现当前农村人情消费的现状,分析农村人情消费的情境和内在逻辑,探讨人情消费在农村所发挥的功能。对农村人情消费的概况,研究从人情消费的内容、对象、方式、水平和人们的消费心理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农村居民为何进行人情消费行为,本研究从产生此行为的情境和行动逻辑进行了分析。人情消费行为主要发生在以婚丧嫁娶、生养庆寿、时历礼仪以及日常人情往来为主的情境中。农村人情消费之所以持续存在,除了人情消费是相沿成习的文化传统之外,其背后还隐含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出于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礼俗的遵从,农村居民的送礼行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和对别人的美好祝愿,也密切了彼此之间的联系,融洽了村民之间的关系;中国人的面子情结促使农民为了赢得自己在村庄里的声誉和地位而不得不选择人情消费行为。深入一步分析,农民进行人情消费主要受礼尚往来心理的影响,因为农村居民先前人情往来过程中有产生的人情的亏欠,所有村民为了回报人情而去人情消费。农村人情消费是一种受人际关系、村庄资本和社会网络等多因素影响的社会交往行为。农村居民可以通过人情消费行为进行情感的表达和平衡农村中的各方关系。农村人情消费可以通过其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情消费的负功能主要表现在人情消费的不断升级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影响了农村家庭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此外人情工具性的增加,人情往来的功利性增强,导致了人情本身的异化,并使人际关系趋于紧张。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失地农民数量逐年递增。大多数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失去了财产权利、生活保障权利、就业的权利和与土地相关权利,成为具有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革命美术工作者,始终坚持为抗战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方向,深入人民群众和抗战生活之中,不断地学习民族传统和探求中国风格,创作了很多具有浓郁民族特
铁路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和作用,我国的铁路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铁路建设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将突破18000
近年来,随着微波器件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现代雷达和通信等领域对微波混频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系统噪声系数,提高系统接收灵敏度,超外差式的接收机模型在越来越多的
<正>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以少腹疼痛、坠胀、痛引腰骶
开元十六年(公元727年),渤海国第二代王大武艺遣使赴日,表达了其“亲仁结缘”,“永敦临好”的愿望,开启了双方长达两百多年的交往。渤海国主动遣使朝聘日本,主要是为了与日本
二十世纪前期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使本雅明痛感历史时间观念在革命意识中的重要性。他借用犹太神秘主义中的弥赛亚观念,重新阐发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