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2015年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达3811.66万公顷,玉米产量高达2.25亿吨,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69亿吨。玉米秸秆资源极为丰富,用途广泛,其综合利用方式目前主要有5种:即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但实际被利用的玉米秸秆仅有35%,还有65%的秸秆没有被综合利用,其中,约30%用于农村燃料,而其余35%则被农民在田间直接燃烧或在路边村边腐烂损失。因此,秸秆资源浪费极为严重,也同时造成了农村生产环境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严重污染。玉米秸秆资源出现了双重矛盾:一方面是五化利用资源不足而导致综合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秸秆大量焚烧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与污染,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制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收运储环节中技术与装备的不合理,收不起来则运出难、储存难,因此,秸秆收运储环节中解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是技术瓶颈。而制约玉米秸秆收获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原有秸秆收获机械,即打捆机适于牧草、麦秸、稻秸等较细软短秸秆收获而不适于玉米、高粱等粗硬长秸秆收获,另一方面是尽管目前改进后的打捆机能够进行玉米秸秆收集作业,但二次作业秸秆捡拾率低、含土量高,秸秆捆质量差而影响五化利用。本文针对玉米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存在的问题,基于穗茎一体化收获思想,将玉米摘穗、收集、秸秆饲草化、打捆四项关键技术集于一体,实现玉米秸秆不落地收获,从技术和设备方面解决目前玉米收获过程中存在的秸秆回收难、运输难、储存难、整地难、禁烧难的问题。为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增添了新机型,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玉米摘穗秸秆饲草化打捆联合作业机的传输装置进行了设计制作与试验测试。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圆形打捆机与立式摘穗玉米联合收割机的连接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完成了打捆机与立式摘辊收割机底架等连接装置的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及设计制作;(2)各主要工作部件传动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完成了打捆机动力传动系统的改进设计与制作;(3)饲草化后玉米秸秆输送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完成了玉米秸秆饲草化部件与打捆机捡拾喂入装置间传输装置结构形式与参数的优化及设计制作;(4)玉米摘穗秸秆饲草化打捆联合作业机的实际组装与调试,进行了样机田间试验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制作的连结装置、传动装置、输送装置符合玉米摘穗秸秆饲草化打捆联合作业机各项功能与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