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的田间试验于2004-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优质中筋小麦品种泰山23,采用田间小区试验、15N微区示踪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密度对两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1.1不同品种小麦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的差异泰山23,在开花后0-28天的旗叶光合速率、一天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高于济麦20。植株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也均高于济麦20,且泰山23向籽粒中分配氮素的比例高于济麦20。1.2不同品种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开花后35天,泰山2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与济麦20无显著差异。泰山23籽粒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及总蛋白质含量高于济麦20,而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小于济麦20。1.3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泰山23穗粒数显著低于济麦20,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显著高于济麦20,且泰山23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泰山23吸水率和湿面筋含量高于济麦20,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低于济麦20。2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密度对0-1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施氮肥条件下,济麦20,同一施氮量条件下,拔节期以M1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而开花期则以M2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成熟期M1N12、M1N16和M3N20同一施氮量条件下淋溶现象最明显,在60~140cm各施氮量条件下M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泰山23,拔节期施氮量为N12的各密度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N16和N20时,分别以M1N16和M2N20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在开花期0-20cm土层同一施氮量条件下,以M1N12、M1N16和M3N20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成熟期M1N16和M3N20两处理在20-40cm淋溶显著,M1N12处理在0-140cm没有明显峰值。3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密度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3.1对群体动态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为探索棉花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新途径,于2014-2015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试验站,以早熟高产品种新陆早45号为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植棉方式,自初花至吐絮期设置常规滴灌(I500)和有
我国古代寓言“叶公好龙”的故事家喻户晓。喜假龙而惧真龙的叶公,成了口是心非、虚伪者的象征。而据史料记载,河南省的叶县,春秋时代确实有位姓沈名诸梁字子高的名宦,做过楚国叶县的县尹(或称县令),因此被称为叶公。楚国政权中没有郡,县即地方政权的最高机构,楚国国君称王,地方长官称公。  尽管叶公沈诸梁已作古两千多年,可流传甚广的叶公好龙的故事让他出尽洋相,一直被弄得声名狼藉。成了人们的笑柄。一提到叶公,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