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我一如——神话、空间、时间:《午夜之子》的叙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尔曼·拉什迪是印度裔英语作家,小说《午夜之子》是其代表作和成名作。该小说在1981年获得布克奖后,又于1993,2008年分别获得布克奖25周年和40周年所评选的“最佳布克奖”。该小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厚的印度文化底蕴。   本文由“引言”、“结语”和正文三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提出了本论文有待探讨的问题,简要叙述了国内外对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基本结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小说的神话叙事。在阐述了印度的神话、宗教、和哲学的关系之后,分析了小说人物在印度神话中的原型,搭建了叙事形式与宗教意义的桥梁关系。第二部分研究小说的叙事空间。小说的叙事空间所呈现的形式呼应了印度宗教哲学中的“梵”的形式与意义,而对空间连接模式的分析则具体展示了小说叙事空间的形成。第三部分分析小说的叙事时间。以小说叙事的时间与印度宗教观念的对应关系为主题,分别对时间顺序与“轮回”,时间序列与“达摩”,时间错置与“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拉什迪的小说《午夜之子》叙事的形式和技巧彰显了印度的神话、宗教、哲学意义。
其他文献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完成于1859年,是其在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艺术成就最高的剧作品,文学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特为此撰文《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