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骨折术后钙磷乘积、25-羟维生素D3变化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诊断为四肢长骨骨折的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骨性愈合95例,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25例。男性82例,女性38例;年龄分布在20岁至55岁,平均年龄41.6岁;受伤机制为交通伤90例,高处坠落伤12例,压砸伤6例,其他因素导致外伤12例;上肢骨折45例,下肢骨折75例;术前损伤情况,闭合骨折80例,开放性骨折40例。1分别获取患者术前、术后6小时内、术后1周、术后1月血清钙、血清磷、25-羟维生素D3等相关指标,追踪患者9个月以后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骨性愈合组和延迟愈合组。2分组将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钙磷乘积、25-羟维生素D3与术前进行比较,了解各项变化情况,并分别进行组内比较。3根据患者外伤部位分为上肢组和下肢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4根据患者术前损伤情况,分为闭合性骨折组、开放性骨折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5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性别、骨折部位、骨折时损伤情况等因素就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分组分别进行t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骨性愈合组和延迟愈合组在术后6小时较术前血清钙、血清磷、钙磷乘积、25-羟维生素D3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2骨性愈合组在术后1周、术后1月较术前钙磷乘积、25-羟维生素D3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长(P<0.05),且较同期延迟愈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按照上下肢分组进行分析,骨性愈合组在术后1周、术后1月较术前钙磷乘积、25-羟维生素D3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长(P<0.05),且同期较延迟愈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按照术前损伤程度分组进行分析,骨性愈合组在术后1周、术后1月较术前钙磷乘积、25-羟维生素D3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长(P<0.05),且同期较延迟愈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术后1周及1月血清钙、血清磷、25-羟维生素D3不足可能是导致骨折病人术后发生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参考因素;2、术后1周及1月钙磷乘积、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和变化幅度可以作为预测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3、术后6小时内血清钙、血清磷、25-羟维生素D3水平不足以作为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