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出严重化和上升趋势。如何帮助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急迫课题。众多研究已证实,心理求助和社会支持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因素。文献显示,国内学者多探讨了心理求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或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但少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在心理求助方面,更多关注的是专业心理求助,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倾向性更强的非专业心理求助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从了解当前大学生非专业心理求助、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现状入手,探讨了非专业心理求助、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机制,旨在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大学生心理求助积极性提供一些启示,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研究以滨州学院随机抽取的74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非专业心理求助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生非专业心理求助、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表现出先求助于己、后求助于人的倾向,且心理求助积极性普遍不高;相对于专业心理求助,大学生更倾向求助于非专业人员;在非专业心理求助积极性上,女生显著好于男生;非专业心理求助的对象,按先后顺序依次是亲密朋友、家人、恋人、老师、心理咨询师、一般同学、网友和亲戚;网络求助成为大学生非专业心理求助的新方式。2.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总体偏高;女生社会支持好于男生,主要表现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主、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年级差异,大一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城镇大学生主观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积极的心理求助对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越好,心理求助积极性越高,大学生心理越健康。4.心理求助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对心理求助有显著预测性;社会支持通过作用于心理求助,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后,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