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可以引起胶质细胞激活从而产生异常神经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相比,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2(Leucinerichrepeat kinase2,LRRK2)G2019S突变的PD患者体内具有高水平的寡聚化α-syn(Oligomericα-sy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可以引起胶质细胞激活从而产生异常神经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相比,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2(Leucinerichrepeat kinase2,LRRK2)G2019S突变的PD患者体内具有高水平的寡聚化α-syn(Oligomericα-synuclein,O-αS)产生,同时亦存在神经炎症因子增加。然而LRRK2 G2019S调控神经炎症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中LRRK2 G2019S突变对O-αS诱导的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而从神经炎症的角度解读LRRK2 G2019S与PD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纯化制作α-syn单体蛋白,然后制备成O-αS,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α-syn的纯度,通过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实验评估O-αS的毒性。2、在野生型或G2019S突变型小鼠纹状体中注射O-αS,6周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联合Sholl分析评估中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细胞形态变化以及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数量变化,以探明LRRK2 G2019S突变对O-αS诱导的神经炎症的影响。3、利用取野生型或G2019S突变型新生小鼠,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通过WB检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3d、7d、14d、21d时LRRK2蛋白的表达,以确定LRRK2蛋白表达是否随时间而变化;O-αS处理24 h后,WB检测炎症相关蛋白变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免疫荧光与WB检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蛋白变化。研究结果: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αS组SN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TR组:与O-αS组比,G2019S+O-αS组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亦均有明显增加;Sholl分析结果显示,G2019S+O-αS组与O-αS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胞体增大、分支增多,而小胶质细胞形态G2019S+O-αS组与O-αS组没有明显差异。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αS组与CTR组相比DA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3-monooxygenase,TH)阳性神经元数量没有明显差异,而G2019S+O-αS组与O-αS组相比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约20%±4%。3、WB结果显示在培养21天时原代星形胶质细胞LRRK2蛋白表达量最高。O-αS处理24 h后,WB检测发现,G2019S+O-αS组与O-αS组相比NLRP3、Pro-IL-1β表达明显升高;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G2019S+O-αS组与αS组相比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明显增高,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明显降低。4、给予LRRK2激酶抑制剂IN-1可以明显改变LRRK2G2019S突变对O-αS诱导神经炎症影响,表现为给药以后G2019S+O-αS组炎症水平显著下降。5、O-αS处理24h后,WB结果显示与O-αS组相比,G2019S+O-αS组内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IKK)磷酸化水平增高,IKB蛋白表达减少并转变为促进炎症产生的磷酸化状态;免疫荧光显示G2019S+O-αS组与O-αS组相比P65在细胞核内分布明显增多,表明LRRK2G2019S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O-α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炎症的表达。研究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中LRRK2 G2019S突变可以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加重O-αS诱导的神经炎症水平,抑制LRRK2激酶活性可能是减轻PD中神经炎症的可行策略。
其他文献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的成骨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骨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它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相比之下,放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即小剂量放疗可导致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并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发挥系统性抗肿瘤作用。不幸的是,骨肉瘤治疗通常需要高达80 Gy的超高剂量辐射,才能达到对这种抗辐射肿瘤的治疗效果。如此高的剂量不仅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还会通过免疫逃逸显著降低放疗疗效。因此,开发安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癌病程进展相对缓慢,但是由于其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不能得到明确诊断,从而错失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了前列腺癌极高的死亡率。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其治愈率至关重要。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发展一种高特异性靶向早期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丝氨酸穿膜蛋白酶hepsin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
目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和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鉴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PCOS相关的不孕症,改善子宫内膜功能可能更为现实。本实验旨在揭示PCOS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差异表达谱及其在PCOS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方法:24
目的:大多数卵巢癌(Ovarian Cancer)对热疗联合化疗非常敏感。然而,由于其肿瘤异质性,一小部分OC对治疗具有耐受性。既往研究中我们已证实了热疗能增强热敏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且热疗可能导致DNA损伤修复缺陷而增强化疗药物疗效,但对耐热细胞效果不佳。对此我们希望能通过研究热疗增强卵巢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机制以寻求逆转耐热细胞耐热性以增加热化疗效果。目前,PARP抑制剂用于临床上复发型卵
目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引发的事故,以及在医疗、工业等领域中的辐射暴露成为了当代危害人类健康的不容忽视的风险来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机体与外界的保护屏障,因此放射性皮肤损伤成为核事故及放疗、工业暴露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对于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策略早已不限于手术及局部用药,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丝素蛋白(SF)和壳聚糖(CS)通过酰胺化反应交联、梯度冻干可形成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
目的: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一种致死率极高且治疗方案棘手的大血管疾病,其发病趋于年轻化。并且,目前缺乏可用于预警作用的可靠生物标志物。高血压是导致主动夹层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患高血压人群中大于75%以上人群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Hcy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
CD8+T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最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然而大部分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CD8+TILs)往往高表达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等免疫卡控点分子(Immune checkpoints)。在这些免疫卡控点分子的抑制作用及Tox等转录因子的驱动下,CD8+TILs容易进入功能终末耗竭状态(Terminal exhausted CD8+T cel
研究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s,GBMs)是WHO Ⅳ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具有预后差,中位总生存期短的特点,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临床难题。其中一个原因是有效诱导GBM细胞死亡是极其困难的,因为GBM细胞群的异质性和基因不稳定,对化疗有抵抗力,而且具有高度的血管生成能力,易复发。在最近的研究中,有学者证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speci
CaM(calmodulin,钙调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酸性钙结合蛋白。它由两对分别位于N端和C端的螺旋-环-螺旋结构组成,该结构与Ca2+结合后,引起CaM自身构象变化,导致疏水位点的暴露。这些疏水位点能结合并激活多种靶蛋白,从而将钙信号传递到许多细胞过程中,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研究发现,CaM参与各种信号传导事件,这些信号以Ca2+依赖和Ca2+非依赖两种方式进行调控。含有
目的:以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为基本原料,构建出一种负载有姜黄素纳米粒的可注射水凝胶微球,并研究该缓释微球局部注射后对大鼠退变椎间盘的疗效。方法:通过微流控技术及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负载有姜黄素纳米粒的多孔微球,对姜黄素纳米粒和微球进行材料表征,并进一步评估姜黄素缓释微球体外释药规律和降解情况。在体外实验中,将提取的大鼠髓核细胞分别与姜黄素缓释微球和普通水凝胶微球共同培养,通过CCK-8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