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区别就是其能够吸收存款。不同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存款业务。但是,伴随着其他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代替存款的金融产品日渐增多,并且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局限性等原因,存款产品对于客户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银行资金来源面临较大压力。账户管理费一直是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受利率自由化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商业银行从1980年代开始对存款人收取账户管理费。从实际效果来看,账户管理费不仅能弥补银行成本,更能有效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稳定银行的资金来源。我国商业银行对存款人收取账户管理费始于2006年,收取的标准主要是考察存款人的账户日均余额。但很多人对于账户管理费是什么、银行收取账户管理费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仍然不够了解。由于账户管理费是直接从不满足银行条件的存款人的账户中扣除,对于一些低余额存款人来说将严重影响其实际利息收益。同时,存款人在考虑到账户管理费后会对自己的资产配置、支付习惯等等一系列行为进行调整,反过来又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同质化严重,唯一区别就是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银行支付的利率不同,而利率又是由期限唯一确定的,这使得我国存款产品具有明显的期限特征。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渐实施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势必会出现差异化竞争。存款人对于存款产品的选择也不仅仅只考虑利率因素,不同银行存款账户的流动性强弱、账户的支付能力、账户管理费等等其他因素也将会包含其中。尽管美国商业银行对账户管理费的收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国内外对账户管理费的研究多从理论角度,从实证角度的研究较少。不同美国商业银行账户管理费如何确定、有哪些影响因素、最佳水平如何确定等等问题都缺乏研究。由于我国对账户管理费的收取时间并不长,并且始终存在争议,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践价值。国外学者最早认为,银行的存款产品不仅包括了存款产品本身,还包括了与之相关的服务,从这一角度出发,有学者对存款服务的定价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有学者提出,活期存款不是银行的单一产品,它需要与存款服务捆绑在一起。也有学者认为银行为客户提供了存款服务,而存款人在接受该服务过程中获得了价值增值,这种存款服务本身也是银行的一项重要产出,需要付出成本,而存款人应该承担其中成本。该理论为早期银行收费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有学者从存款的功能成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银行如何为存款服务定价的。这些研究将存款产品和存款服务分开讨论,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之后,有学者从不同客户为银行创造的利润是不同的这一角度,对银行的客户进行了区分,对银行针对不同客户类型收取费用进行了探讨。有学者基于作业成本法对客户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将银行客户分为损失制造者和利润贡献者,认为银行通过增加对“损失制造者”的收费,可以降低银行的成本或者弥补银行的损失并通过这种方法对银行的利润进行有效的规划。相关学者的研究为银行细分客户群并针对不同客户收费提供了理论支持。实际上,在银行存款产品设计的时候也正是通过存款产品构成要素的不同组合实现甄别客户的目的,从而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是从银行收费的动因和理由去分析,有学者尝试从存款入的角度,分析银行收取账户管理费对存款人行为的影响。张桥云(2005)认为收取适当的账户管理费能够有效抑制储户提前支取存款,而账户管理费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激励存款人提前支取。接下来,张桥云(2007)探究了银行账户管理费的最优定价以及影响因素。文章运用效用及均衡分析框架及银行挤兑模型,发现如果账户管理费过高可能导致储户采用其他方式保持流动性而非存款;而账户管理费过低有存在激励储户提前支取存款和提前消费。最优的账户管理费水平应该满足储户实际消费从而实现帕累托均衡。还有学者从存款产品差异化定价的角度探讨存款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戴志伟(2012)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差别定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客户分类进行存款产品差别化不会导致存款需求的减少,反而会增加银行的总收益和利润。这也从实证的角度为银行存款产品差别化定价提供了支持。通过文献综述的梳理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大多是从理论的角度,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很少。因此本文拟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分析美国商业银行不付息活期存款账户管理费的影响因素,研究账户管理费的定价机制。文章针对的是美国银行不付息活期存款账户这一特定的账户进行研究,不仅考虑了存款产品的构成要素,还加入了一部分银行特征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共同分析其是否对账户管理费的定价造成影响。本文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存款产品的特征。首先,从存款产品需求的角度看,存款产品特有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其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导致存款人对银行存款产品产生需求。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存款人的存款是银行的负债,是银行的一种债务工具;从交易方式和结果来看,存款是存款人出让资金使用权,并获得利息收入及相关服务,而银行获得了资金并提供利息及相关服务。接着,从存款产品的契约关系来看,存款契约表明了存款人资金使用权的暂时出让所形成的债务债权关系及双方的权利义务。所以,存款契约不仅仅是一种保管契约,更是一种包含了服务性质的契约。最后,从存款产品的微观结构来看,本文通过对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的梳理,总结出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的特点。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的构成都包含了几个方面:利率,开户起点,日均余额/联合余额,银行提供的优惠、惩罚、存款保险等要素,根据存款人的不同需求,对以上要素的不同组合就创造了新的存款产品。美国的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对存款产品的创新就是通过对存款契约微观结构的调整而实现。然后,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银行收取账户管理费的动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银行角度看,收取账户管理费能够弥补部分银行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对存款人的激励与约束,避免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的产生。存款契约中的逆向选择主要表现为银行对存款人的风险偏好、流动性偏好等个人信息了解不充分,存款人本人对这些信息的了解比银行有更多的优势。一份良好的存款契约应该能有效的区别出这些信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银行甄别出优质客户,使优质客户能得到相应的收益及激励,而对于劣质客户,银行应该加强约束,避免劣质客户对银行利益的侵犯。存款契约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在存款契约签订后存款人对自己资金的提前支取行为。基于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当出现存款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或者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时,存款人必然会出现道德风险。从这个角度上讲,道德风险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并且,当道德风险十分严重,例如极端挤兑出现,将严重影响银行的安全。本文的下一部分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去讨论账户管理费是如何定价的。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等因素,选取了美国100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不仅包括了资产规模较大的大型商业银行,也包括了资产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数据包括样本银行的不付息活期存款账户管理费、不付息活期存款账户余额、不付息活期存款账户开户起点、银行总资产、存款总量、贷款总量、员工规模。回归结果显示,不付息活期存款账户管理费与银行总资产规模正相关,与账户余额正相关,与账户开户起点正相关,与银行存贷比正相关,与员工规模正相关。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银行不付息活期存款账户管理费的定价不仅与构成账户的要素相关,同时也与不同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市场地位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普遍认为,银行对账户余额及开户起点要求越高,对账户管理费的要求应该越低,同时,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员工越多,越应该收取较少的账户管理费,但实证结果却恰好与之相反。账户余额及开户起点要求高的银行,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反而会收取更高的账户管理费。究其原因,与研究对象是美国银行业分不开关系。最后,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应该支持银行合理收取账户管理费。第二,提高存款产品设计能力,重视账户管理费的作用。第三,在现有考察单账户余额的基础上,增加多账户、多资产考核办法。第四,完善账户管理费定价机制。第五,重视市场及客户的细分,充分利用账户管理费等要素的细分市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