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终身教育和“全员育人”的推进,校外辅导作为私人投资,以促进学生提高成绩、发展学生各类兴趣等为目的而存在的正规学校之外的补充性活动,在我国已然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教育经济活动。主要形式有参加各类辅导班,不包括聘请家教和托管班。与正规教育相比,校外辅导如影子般生生不息,蓬勃发展,并且对学生、学校教育和社会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校外辅导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校外辅导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对校外辅导的研究现状有了初步的整体了解,对价值取向研究框架也有了整体认识,这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和调查研究基础。再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武汉市两所小学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对小学生参与校外辅导的规模、内容、时间、支出、价值取向判断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深入剖析现阶段小学生参与校外辅导的现状和问题,同时对教师当前对自身教学行为评价有了一定认识。同时,访谈了一些大型校外辅导机构的教师,对校外辅导进行了深入了解。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武汉市小学生参与校外辅导具有普遍性,城区小学参加校外辅导人数高达94.1%,而城郊小学人数也达到43%。这一数据侧面反映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校外辅导的需求极大。如此一来,为校外辅导的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调查结果显示:校内校外共同导致学生学业负担沉重;校外辅导的首要目标是应试考试;城区、城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根据调查结果,本文运用教育公平理论,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结论:家长应该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严格控制班额;辅导机构应明确自身作为补充教育的地位;社会应该发挥监督作用,保证教育机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