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对研究区地质背景和开发现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用静动态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油藏的储层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大量的测井和录井资料,认为研究区主要为物源来自鲁西隆起的末端扇沉积体系。对二百多口油水井进行了测井资料的二次数据处理,求取了各类储层参数。对各砂层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以严重非均质型为主;整个井段层间非均质性也以严重非均质性为主;整个砂层平面非均质性都比较强。油藏在平面上隔层分布比夹层相对稳定;纵向上隔层分布稳定,夹层分布零散。将研究区14个小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即流动单元P(存储性和渗流性差)、流动单元F(存储性和渗流性较好)、流动单元G(存储性和渗流性好)和流动单元E(存储性和渗流性很好);总体来说以G类流动单元为主。在对油水井及井组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主流线图以及水淹图;研究区除了个别油层中等水淹以外,大部分油层连片形成强水淹。在储层特征综合描述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储量丰度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综合调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