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视野中的一些剌激或事件时,往往不能觉察或意识到视野中额外的、显著的,但完全可见的刺激或事件的现象称之为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blindness,简称IB)(Mack&Rock,1998),而其中额外的、显著的刺激称之为非期望刺激。前人对无意视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非期望刺激的大小、形状、颜色、速度等物理特征上的研究;被试性格、情绪状态等个体差异上的研究;还考察了显著性,心理工作负荷,定势、预期和加工能力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但,前人多进行无意视盲的实验室研究,多对非期望刺激的物理特征进行考察,缺乏生态性,并且现实生活中的非期望刺激可能更加复杂,富含更多生态性。因此,本研究系统操纵生态性指标,并将其分成两个二级因素:情绪效价和精细程度,来考察两个二级因素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知觉负荷对非期望刺激的生态性和无意视盲关系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均采用Most(2000)的持续动态的实验范式。研究一以圆圈、抽象面孔(正性、中性和负性)和真实面孔(正性、中性和负性,并平衡性别的影响)为非期望刺激,研究了生态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研究二的刺激材料不变,但对知觉负荷进行了操纵,并通过预实验来确定知觉负荷的水平,然后依照高、低知觉负荷开展两项平行研究,即实验二A和实验二B,研究了知觉负荷的调节作用。
实验一发现:(1)相对于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被试对负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更高(无意视盲率则更低);而被试对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相差无几。(2)相对于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更高,而抽象面孔与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均相差无几。总之,负性的、精细的非期望刺激的无意视盲率更低,即生态性强的非期望刺激更易捕获注意。
实验二发现:(1)不论在哪种情绪效价条件下(正性、中性和负性),高、低知觉负荷下的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均相差无几。(2)不论在哪种精细程度条件下(高精度、中精度和低精度),相对于低知觉负荷条件,被试对高知觉负荷下的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更低(特别是中精度的非期望刺激)。(3)非期望刺激的生态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受到性别因素的调节,总体表现为男性更"迟钝",女性更"敏感",在生态性因素的两个维度上均有体现。总之,知觉负荷对非期望刺激的情绪效价和无意视盲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而知觉负荷对非期望刺激的精细程度和无意视盲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不同性别个体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
但,前人多进行无意视盲的实验室研究,多对非期望刺激的物理特征进行考察,缺乏生态性,并且现实生活中的非期望刺激可能更加复杂,富含更多生态性。因此,本研究系统操纵生态性指标,并将其分成两个二级因素:情绪效价和精细程度,来考察两个二级因素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知觉负荷对非期望刺激的生态性和无意视盲关系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均采用Most(2000)的持续动态的实验范式。研究一以圆圈、抽象面孔(正性、中性和负性)和真实面孔(正性、中性和负性,并平衡性别的影响)为非期望刺激,研究了生态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研究二的刺激材料不变,但对知觉负荷进行了操纵,并通过预实验来确定知觉负荷的水平,然后依照高、低知觉负荷开展两项平行研究,即实验二A和实验二B,研究了知觉负荷的调节作用。
实验一发现:(1)相对于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被试对负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更高(无意视盲率则更低);而被试对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相差无几。(2)相对于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更高,而抽象面孔与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均相差无几。总之,负性的、精细的非期望刺激的无意视盲率更低,即生态性强的非期望刺激更易捕获注意。
实验二发现:(1)不论在哪种情绪效价条件下(正性、中性和负性),高、低知觉负荷下的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均相差无几。(2)不论在哪种精细程度条件下(高精度、中精度和低精度),相对于低知觉负荷条件,被试对高知觉负荷下的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更低(特别是中精度的非期望刺激)。(3)非期望刺激的生态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受到性别因素的调节,总体表现为男性更"迟钝",女性更"敏感",在生态性因素的两个维度上均有体现。总之,知觉负荷对非期望刺激的情绪效价和无意视盲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而知觉负荷对非期望刺激的精细程度和无意视盲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不同性别个体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