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地理环境、文化发展(包括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一章绪论就与选题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讨论并对选题作简单说明。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宏观影响,古今中外思想家、地理学家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进行过大量论述,我们在此基础上可将其作用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是连续的永不间断的;地理环境对不同类型、层次与要素的文化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在复杂的巨系统内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不同文化的影响作用有着多种途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造成了文化发展的区域性。 历史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文化的空间组合,即研究不同历史阶段各种文化现象的地域系统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中以探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相互关系与作用尤其是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为核心,是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文化史的分支学科,同时又是其中二者或三者共同构成的交叉学科,从大的学科讲,它是地理学、历史学与文化学的交叉学科。历史文化地理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历史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历史时期的文化区域、文化传播、文化景观以及历史时期各文化要素的空间组合及其规律等。从事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在理论方法上,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做到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的结合;要坚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结合;要坚持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结合。 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由来已久,但取得实质性发展却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事情。20年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内容已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理的理论问题,涉及到文化整体及诸多因素在历史时期的空间变化等问题,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切入角度更加丰富,成果数量逐渐增加,学术质量不断提高。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现状,笔者以为应继续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继续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微观研究;不断扩大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地域范围;加强对断代(或时间段)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加强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有关理论方法问题的研究。 本课题属断代(时间段)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选取新石器时代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时间段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对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地理的系统研究尚属少见;二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地理是整个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源头,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无疑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三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形成的文化格局对其后历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对这一时期文化地理的探索就有了更为特别的意义。本论文中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考古学文化,主要资料属考古资料,论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入手,涉及到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试图在融汇各相关学科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做些探索,其中以对中国新石器时代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相互关系的探讨为核心。 第二章主要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做了说明。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气候状况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距令1万年至8000年,这一时期始于第四纪冰期的结束,气温逐渐回升,气候渐趋温暖湿润。第二时期为距今8000年至距今4000年夏朝的建立,这一时期气候持续温暖湿润。纵观新石器时代我国气候的变化,有两点较为显著:一是这一时期的气候波动不算很大,距今8000年以来的变化与5000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即由温暖湿润渐趋寒冷干燥;二是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为温暖润湿的气候。中国新石器时代气侯的变化,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全球来看,东亚地区全新世早期气温可能不像欧洲北部那样低寒,加以干旱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幅度较小,而温暖期发生的也较早。我国位于东亚的中、低纬度地带,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自然条件的区域性分异极为明显,从而造成了全新世时期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摆动所发生的时间不完全一致。总的来看,中国新石器时代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我国早期先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文明。 我国的地形地貌具有显著的特征。就周边环境来看,我国地貌具有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这种地理条件保证了我国早期文化的独立发展,也为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绵延不断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为中华文化统一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我国地形地貌的地区差异极为显著,这种差异影响着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生成 ·2·与发展的不平衡分布。我国地貌还具有多样性与区域相对独立性的特征,从而引起了我国文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性的形成。多样性的地理环境不仅为文化多样性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地理空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