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分布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江苏柳琴戏的流布区域、历史发展、文化语境、传承模式的考察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挖掘柳琴戏存在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传承的重大现实意义,探索柳琴戏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生存发展途径,进一步反观中国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缺失。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柳琴戏的概述,从柳琴戏的起源、唱腔、剧目、伴奏四个方面梳理,了解柳琴戏发展的历史文化轨迹;第二章部分柳琴戏的传承模式,根据柳琴戏传承的历时发展,从民间传承、专业传承、学校传承、媒体传播四个方面对柳琴戏的传承模式进行考察,寻求柳琴戏传承的未来发展思路,提出柳琴戏影视化、音像化的构想,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宣传、传播柳琴戏;第三部分柳琴戏的文化研究,通过对柳琴戏音乐的文化认知、社会功能及其动态的音乐文化变迁三个方面进行文化研究,凸显地方戏曲艺术在当代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社会意义;第四部分柳琴戏传承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本土化中的意义,重点是反思传统音乐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中的缺失;提出柳琴戏纳入地方高师音乐课程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构想。进一步设想全国的音乐高等院校都能承担起传承地方戏曲艺术的责任,改变中国音乐教育培养人才没有体现地域特色的西方“统一模式”,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真正得到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21世纪,面对全球经济、文化、科技、人才的竞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戏曲艺术弥足珍贵的价值就体现在其与众不同的文化个性。中国音乐教育要培养跨文化对话、交流的国际型人才就必须转型:中国音乐教育不仅要学习欧洲音乐而且还要传承中国本土音乐,并且还要把中国本土音乐推向世界。中国戏曲音乐文化是我们音乐语言之根,维护本国文化的独特个性,不仅是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为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