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引种沙棘的生物学特征和适应性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棘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由于其耐旱、抗风沙,而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和沙漠绿化。沙棘又是藏医、蒙医的传统药材,而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后有被卫生部列入药食同源植物。由于沙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许多领域。山西是沙棘资源最多的省份,但境内只分布有中国沙棘1个亚种,由于中国沙棘亚种果小、柄短、皮薄、刺多、难采摘等缺点,为进一步开发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水利部沙棘管理中心鄂尔多斯试验区引进7个杂优沙棘品种到山西太谷试验区(北纬37°31′)。以本地中国沙棘为对照,通过对引进沙棘的生长表现,物候期观察,结果实情况,以及果实和叶片的组织结构观察,光合速率分析,果实中Vc含量的测定,叶片中芦丁含量的测定,研究引进沙棘与中国沙棘在太谷试验区的适应性,以及生长特性和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在山西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物候期观察发现杂优沙棘的萌动期、开花期、叶展期、新梢生长期和落叶期均比中国沙棘的约早10天,故太谷试验区杂优沙棘的年生长周期比中国沙棘约少20天;而果变色期、果成熟期均比中国沙棘的早,唯杂优12号早约1个月,其它杂优沙棘品种约早2个月。从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看,所有沙棘品种均出现“午休”现象,杂优12号在6月和7月的光合速率优势明显,与其它品种呈现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优势品种。从沙棘叶的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观察,太谷试验区的所有沙棘品种叶片的组织细胞结构清晰,均可观察到表皮毛和排列整齐的表皮细胞,气孔和保卫细胞,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丰富,叶片颜色正常,主脉部位的厚角组织、薄壁组织、木质部、韧皮纤维、形成层等,以及非主脉区的侧脉维管束等结构。说明各品种的沙棘叶片适合在太谷试验区生长。从沙棘果实和种子的横切面的组织细胞结构观察,太谷试验区各品种沙棘果实和种子结构清晰,包括发达的角质层和表皮毛,可食部分的薄壁细胞,中央区的6条维管束,子房壁构成的果皮,种皮、胚根、胚轴和子叶中的维管束等结构。说明各品种的沙棘果实在太谷试验区生长发育良好。通过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了各品种沙棘叶中芦丁和Vc的含量,杂优12号芦丁含量最高,为0.1327%,与本地野生的中国沙棘(♀)0.1361%和(♂)0.1466%相比基本一致;在杂优沙棘中杂优12号和杂优01号Vc含量最高,均为1450 mg/100 g,与中国沙棘Vc含量1660 mg/100 g相比基本一致。通过对太谷试验区杂优沙棘的调查、形态组织学研究、光合速率测定和成分分析,进一步证明所有参试的杂优沙棘品种均适合在北纬37°以北的地区种植,以杂优12号表现最佳。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们对于催化剂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应用某种活性组分直接去催化一些化学反应,随着地球环境的污染加剧和人类生存条件的日益恶化,“环境友好型催化剂”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降解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分子设计自由度大、性能可调控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于各个
荧光硅量子点(f-SiQDs)是一种零维纳米晶体。由于其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和荧光性能,使其在环境和生物、太阳能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关注荧光硅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用于高压交流输电的大长度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力电缆的结构设计及原理。对单芯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力电缆的半导电塑料护套、无磁金属丝铠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