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二区探针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及应用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近红外第二窗口(NIR-Ⅱ,1000-1700 nm)的生物成像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组织穿透深度,且受到更少的吸收、散射和自荧光的影响,使得生物成像在NIR-Ⅱ成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有潜力的技术手段。同时干细胞在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方面有极佳的潜能。之前各种报道都集中在活体内监测移植的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或以BMSCs为载体联合引入抗肿瘤药物的治疗中。然而,关于改善移植干细胞的归巢/嗜性过程的策略的报道仍然很少。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核/壳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包覆共轭聚合物纳米作为一种新型的NIR-Ⅱ探针ZS1000,搭载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增强NIR-Ⅱ成像中移植的BMSCs的向性/归巢效果的有力工具。更重要的是,借助ZS1000,我们成功地实时监控并可视化了在几种关键病理状况以及影像学指导的肿瘤手术中所经历的BMSCs的动态发展。本文的具体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内容:(1)我们通过硅烷化设计合成具有NIR-Ⅰ区域发射峰的以共轭聚合物PCPDTBT为核,介孔二氧化硅壳(mSiO2)为中间层。聚乙二醇(PEG)链位为最外层的CP@mSiO2-PEG纳米粒子。高度接枝的PEG链使该纳米粒子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所合成的CP@mSiO2-PEG具有均匀的球形结构,表面分布着均匀的孔隙,且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纳米粒子的粒径也分布在40-50 nm之间。通过测定在近红外二区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有较强的荧光信号,荧光拖尾长达1500 nm。这种理想的NIR-Ⅱ探针ZS1000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通过实验证明利用ZS1000加载BMSCs,ZS1000会诱导BMSCs缺氧,BMSCs用ZS1000标记后BMSCs CXCR4的表达增强。通过借助ZS1000,实时监控并可视化了近红外二区指导的肿瘤手术中所经历的BMSCs的动态发展。在新型NIR-Ⅱ探针ZS1000的存在下,BMSCs的归巢效果可以得到加速,负载ZS1000的BMSCs积聚在肿瘤区域而标记有Ag2S的BMSCs并没有清晰勾勒出肿瘤的轮廓,实验证明肿瘤被彻底切除,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表明这种基于新型NIR-Ⅱ探针的成像策略指导手术比传统方法更有利。(2)干细胞疗法对骨骼修复、软骨缺损再生、皮肤伤口愈合,淋巴疾病治疗以及肝损伤的治疗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章我们利用上一章节开发的新的NIR-Ⅱ ZS1000荧光探针以BMSCs作为生物载体,因其内在特性可能会诱导低氧状态并证明了NIR-Ⅱ纳米探针的发展对干细胞归巢到靶位点的追踪显着贡献。通过实现了对受伤/缺损组织(包括肝脏,骨骼,软骨,皮肤以及淋巴系统)的更精确的实时监控,这证实了ZS1000独特的理想特性加速了BMSCs的向性效应,加速了近红外纳米探针成像联合BMSCs多功能化治疗从而增强干细胞疗法。而载有Ag2S的BMSCs同样条件下却无法实现对受伤/缺损组织(包括肝脏,骨骼,软骨,皮肤以及淋巴系统)的更精确监测以及对干细胞归巢到靶位点的追踪。这些实验证明新型NIR-Ⅱ探针加载在BMSCs作为增强NIR-Ⅱ成像中移植的BMSCs的向性/归巢效果的有力工具,对受损组织修复重建具有极佳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干部教育培训在国家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税务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全国税务系统有近80万税务干部,与广大纳税人、缴费人接触紧密,税务干部素质的高低成为影响税务机关职能转化和管理服务质效提升的重要因素。新时期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新征程,就必须优化分级分类的税务干部培训,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税务干部队伍。培训作为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出的“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制度”、“股权分置改革”、“沪港通”和“深港通”等,为的就是推动着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将股市建设
<正>时间北宋太宗年间人物佘太君杨继业杨延昭潘仁美(潘洪)柴郡主杨七娘宋王王丞相李尚书杨宗保潘怀胡侍郎杨家众夫人宋兵宋将辽兵辽将大臣们歌舞者(由武打演员组成,其舞蹈身
目的: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而目前对于皮肤鳞癌的治
近年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使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青睐。移动电站是部队进行野外作战的重要供电设备,由于部队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来维护和使用移动电站,这难以
随着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等问题日益凸显,核电作为高效、清洁能源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满足当今时代绿色发展要求。被誉为“核电之肺”的蒸汽发生器作为核电站中最为关键的构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蒸汽发生器需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和液态钠的环境下服役,这就对蒸汽发生器用钢提出更高要求。蒸汽发生器作为大锻件典型代表之一,在锻造与热处理工艺上提出较高限制要求。本文以蒸汽发生器实验研发为背景,以快堆蒸汽发生器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