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金是维持一个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来源,融资问题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不可忽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权再融资也是公司后续融资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也在慢慢改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经历了由配股主导到增发盛行的局面。本文主要对我国证券市场2008年至2013年的融资总额和各个不同方式的规模进行图表分析和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之后的短期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因素和融资后短期业绩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现状分析-融资后综合排名-融资业绩比较-结论与建议”的思路和顺序来展开,理论方面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股权再融资的不同观点和理论基础,以及股权再融资之后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有显著变化。接下来对我国股权再融资市场的现状通过图表描述、对比,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目前的状况和趋势。实证方面本文主要以我国A股市场2010年到2013年的1731家A股上市公司为整体的对比样本,以在2011年和2012年进行了股权再融资的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均值分析、配对检验等方法来考察不同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再融资公司在总样本公司的排名情况,以期全面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绩效如何。通过对我国2008年至2013年再融资市场的总体规模和现状分析以及随后的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依然存在严重的股权再融资偏好。通过2008至2013年A股市场的再融资总额和不同的再融资方式选择所占比例来看,配股、公开增发、定向增发以及可转换债券几种不同的再融资方式之中,公开增发所占市场份额最大,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依然热衷于定向增发。(2)通过对A股市场2011年和2012年进行了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中三种不同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在2011至2013年综合得分的均值分析对比发现,样本公司再融资后一年的业绩比融资前一年有所上升,但是根据在总样本总的排名比较发现,这两年进行再融资的公司在总样本中的排名却有所下滑,并且其业绩的提升并不显著,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效率并不高。针对研究结果,在结论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首先,从市场监管看来,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规范和监督,并且引入债券融资或其他方式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弱化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其次,从上市公司自身角度来看,应该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公司内部激励机制,提高公司价值,使融资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