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日趋激化,全球变化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可以深化对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作用机制的认识。在我国,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相对有限的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以及急待发展的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特殊的国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应该说具有更为突出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盘龙河流域(龙潭寨水文站以上段)作为研究区域,根据1990年和1999年遥感影像,利用RS、GIS技术,分析研究区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9年间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同时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关系,为区域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合理性建议,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研究区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覆盖总面积为310860公顷,其中,林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123878公顷,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39.85%;其次为耕地,面积为1238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51%;水域面积为42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6%;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为27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9%;未利用地面积为664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1.39%。(2)研究区9年间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具体表现在:林地面积增加最大,9年间增加了10173公顷。水域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也都有所增加,而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研究区9年间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化,其中转化最大的是耕地转化为林地,有18762公顷的耕地转为林地,占了耕地面积的15.72%。其次是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有10095公顷的林地转化为耕地,有4895公顷的未利用地转化耕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4)通过讨论坡度这一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管理和利用方式具有一定影响,表现为研究区耕地、水域和城乡工矿居民地主要分布在0~8°的坡度范围内。坡度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在1990-1999年间所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主要发生在0~8°和8~15°坡度上。(5)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农业技术和提高公众意识这几方面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