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这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面临的阅读困境问题尤其需要重点关注。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从微观角度而言,对儿童自身的成长有不良影响;从宏观角度来说,对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是不利的,容易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江西省莲花县Y学校的留守儿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人本主义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的依托下,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困境问题。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困境主要表现在儿童自身无阅读意识、家庭对阅读教育的漠视以及学校教育不够重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足。同时,研究者还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自身内驱力不足;二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支持不到位;三是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教育功能不健全。为此,研究者认为通过小组工作介入的实务过程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困境是完全有必要的。具体实务过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入:阅读方式方法、阅读策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经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小组成员的阅读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对于形成阅读困境的内在因素——组员自身内驱力不足这一方面具有提升的效果,可以促进留守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及其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然而,留守儿童面临的家庭教育支持不到位和学校教育功能不健全是笔者介入留守儿童阅读困境问题时所面临的瓶颈。所以本小组工作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阅读困境的问题时,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实务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建议在今后的学校社会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儿童小组活动层面,而应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建立健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方面,帮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