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道内、肠道外感染的BALB/C乳鼠模型。2.检测乳鼠外周血IL-12(Th1类细胞因子)和IL-10(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IL-10,IL-12两种细胞因子在不同时间点,以及在RV肠道内、肠道外感染中表达的差异,从而进一步了解Th1/Th2失衡与RV肠道外脏器损害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重症RV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3.观察RV感染后,乳鼠的临床表现和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了解其病理损害的特点。方法:将恒河猴RVSA11株分装,置-80℃冰箱冷藏备用。选用3~4日龄清洁级BALB/C乳鼠9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即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特殊处理;肠道内组:经口腔滴注100μlSA11株病毒培养液(病毒滴度TCID50为1×10-4);肠道外组:经腹腔注射100μlSA11株病毒培养液。病毒接种后,各组乳鼠隔离饲养。以接种当天为第0天计,每日观察乳鼠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体型、毛色光泽度、大便变化情况以及有无皮肤脱水及肛门红肿等,收集乳鼠大便检测其中轮状病毒抗原。分别于RV感染后的第3天和第8天,收集乳鼠外周血,离心后留取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同时处死乳鼠,留取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1.RV感染后乳鼠食欲不佳,精神萎靡,反应差,皮肤皱褶,腹部肿胀,肛门红肿,生长发育缓慢,并出现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和大便量增多。在RV感染后第3天,腹泻达最高峰,以后逐渐减轻,至第8天基本恢复正常。感染组乳鼠大便RV抗原检测均为阳性。2.RV感染后第3天,肠道内组和肠道外组乳鼠血清中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1),但肠道内、外组间IL-12的表达水平无差异性(P>0.05);至RV感染后第8天,肠道内、外组IL-12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肠道外组IL-10水平在RV感染后第3天高于肠道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至第8天降至正常范围,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肠道内组IL-10表达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3.光镜下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透明,细胞核分裂甚至消失,肝细胞坏死,空泡样变性明显,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且,肠道外组乳鼠肝脏病理损伤程度较肠道内组重。结论:1.RV肠道内、肠道外感染BALB/C乳鼠模型建立成功。RV肠道内感染乳鼠后以IL-12表达为主,Th1应答占优势;肠道外感染乳鼠早期呈现Th1/Th2混合反应,而后期以Th1应答占优势。推测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导致轮状病毒肠道外肝脏损害的重要机制。2.RV感染后,可引起乳鼠肝脏组织发生病理改变,但随病情的恢复,肝脏损害也逐渐愈合,呈现一定的自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