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勘探开发的高压和超低压油气藏地层特征复杂,多为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且硫化氢含量较高,这使得在钻井过程中,存在钻完井液的大量漏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近井周围储层岩石的渗流能力,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储层损害,导致后期生产作业采收率较低。钻井过程中由于压力异常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对这类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及损害程度还不是很清楚,也没有研究出适合该类储层的损害评价方法,各油田在进行储层保护技术研究时多采用常规砂岩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异常压力和裂缝性岩石的渗流特征。因此,有必要对这两类油气藏在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一种适合裂缝性油气藏岩石孔隙结构的储层损害评价方法,以减少钻井完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提高油气产量。本文首先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详细介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储层损害机理与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高压和超低压油气藏的地质概况、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压力和温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总结。其次,对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钻开储层后的一系列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储层原有的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致于给储层带来损害,影响油气藏开发效果。因此,了解钻完井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储层损害,有助于采取保护储层的措施。通过对两种典型油气藏的特征分析,除了压力异常特点以外,裂缝性孔隙介质的特征也是这两类油藏的重要特点。在钻进裂缝性油气储层过程中,储层的损害方式与损害机理大大不同于常规的均质孔隙性储层。本文以伊朗超低压MISS油田和哈萨克斯坦高压肯基亚克油田为例,对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因素,包括压力敏感损害、水锁损害、钻井液固相颗粒损害、钻井液中高分子聚合物吸附损害、钻井液与地层岩石不配伍等,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为两类异常压力油气藏的储层保护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再次,对典型油气藏损害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在长期油气田开发实践中可以发现,钻开油层后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容易产生油气层损害,而表皮系数是评价油气藏损害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评价储层完善程度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常采用总表皮系数、堵塞比、附加压降、有效井半径、流动效率、产能比、条件比、损害半径等方法来定量评价储层的损害程度,且认为均匀损害。但试井中求得的表皮系数包括了一切偏离理想渗流所产生的表皮效应,除钻井液、完井液对井底附近地带地层损害产生的表皮系数之外,还有部分打开地层、射孔、井斜、相态变化、非达西渗流等因素产生的表皮系数。要正确地评价油气层保护,需进行表皮系数分解。现在通过对试井资料分析求得的总表皮系数进行科学分解,去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表皮系数等,计算得出仅由于钻完井液对井底附近区域产生的地层损害表皮系数的评价方法,可以准确的评价地层损害。最后,在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C#4.0,在WINDOWS7的环境之下编制了油气层损害评价软件,并进行了现场的算例分析,定量评价结果与测试结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