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体育教育是整个体育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养成和体育项目专注性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从1964年发布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了学校必须开展体育课程,借以改善和提高少年儿童体质状况。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生活水平也取得长足进步。从我国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得出,学生身体发育水平持续提升,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但是学生的肺活量指数明显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肥胖儿童数量增多的同时年龄也偏小。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得出了,我国学生肺活量继续下降,运动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水平继续下降。数年过去了,河南省新郑市小学体育课程现状如何,为此本研究对此进行调查分析。郑州市是河南省经济文化中心,而新郑市又是郑州市辖区下能展现我们自身特点的重要窗口之一。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新郑市区10所小学体育教学进行经验总结的同时,探索其发展理论依据,得出以下结论和对策。 研究结论有: 1.新郑市区小学体育课程在部分学校中,上课时数偏低。尤其是水平三的学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体育课经常被挤占。 2.体育课程教学“自由化”程度偏高,体现为“放羊式”教学。以健康为第一指导思想的新课程标准体系执行力度处于较低阶段。 3.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体育课程内容涉及自身安全之间的安全问题对教学产生影响。 4教师学历结构层次不均,教学观念更新速度滞后。主要是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不足,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5.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提供了温床。主要体现为兼职教师的编制问题得不到解决,令其感到没有保障。 6.传统教学内容占比偏高,缺乏教学新意的体育课特点和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形成“爱恨交织”式体育教学特点。 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在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指导下,积极提高小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认识水平。采取经常性的体育比赛和其它形式的运动参与。 2.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师待遇应当在一定的政策导向驱使下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体系的形成是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相匹配。 3.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是基于新课标所提出的五个领域目标。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学校内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技能交流。 4.教学内容的选择倾向于学生的实用性,鼓励校本课程的研发。 5.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上课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选择。将以教师教授为主,转变成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 6.学科课程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实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体现是通过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