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在获取受试者F.C.(METmax)的基础上,对50-59岁女性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实验,分析不同强度的运动对于心肺耐力的改善作用,探讨运动健身中不同强度有氧运动的有效性和健身效益,并由此推测50-59岁女性在以增强心肺耐力为目的的有氧运动中的有效负荷强度,为最终突破“个性化”强度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研究方法:实验室递增负荷试验获取受试者F.C.(METmax),并分析实验全程采集的Met值及其他生理指标,结合理论确定50-59岁女性有氧运动的低、中、高三个强度范围,用%METmax表示。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个强度组,利用监测受试者运动中心率的方法控制与调节运动强度,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训练。测试比较50-59岁女性12周有氧运动前后与心肺耐力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对心肺耐力的健身效益,并由此推测有效负荷强度。结果:1.各强度组运动干预后的体脂率、运动力竭时间、最大心率较对照组相比均有了显著性变化,其中大强度组获得的效益更大;干预后METmax均有所升高,分别提高了4.3%、13.2%和16.4%;自行车功率50w~100w区间的METs值有所降低,大强度组降低更为明显。提示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该人群心肺耐力并获得健康效益,且大强度(65~80%METmax)获得的效益最大。2.分别建立了不同强度组12周有氧训练后METmax的推测公式:小强度组:F.C.=1.213+0.984×F.C前-0.001×运动力竭时间(s)中强度组:F.C.=4.495+1.025×F.C前-0.055×体脂率(%)-0.752×25w末Mets大强度组:F.C.=-3.821+0.445×F.C.前+0.035×最大心率+0.701×75w末Mets结论:1.50-59岁中年女性人群参加有氧运动以增强心肺耐力的一般适宜强度为65-80%METmax,但此强度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人群中的每个个体。2.获得“个性化”推测该人群有氧运动有效负荷强度的模式:测试并比较小、中、大三个强度组推测公式得出的12周训练后的F.C.,提高最为明显的一组所对应的强度,即为该个体的有效负荷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