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世界上备受瞩目的农业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习主席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种新发展理念也促进了我国农业出口贸易的新发展,而世界也通过这一桥梁重新解读了中国农产品生产与出口的实力。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沿线成员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日益频繁,但也出现不均衡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制约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因此研究哪些影响因素制约了我国与各成员国间农产品出口贸易,并如何利用上述影响因素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新发展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和2012-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成员国农产品的出口数据,本文总结了我国对沿线各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和结构的变化特征,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单一,且出口地区结构呈现不均衡发展;在分析影响我国对沿线成员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与机制后,发现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规模、距离因素、人口规模、成员国是否加入区域性组织及农业因素等,进而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双边国家的双边经济规模、距离、人口规模、农业增加值以及是成员国是否加入上合组织与世贸组织因素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会产生影响,其中双边经济规模、农业增加值、人口规模与成员国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促进作用,而距离因素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成员国加入SCO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上述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完善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挥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等建议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成员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