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项目很多,而田径运动无疑是其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发现它的“影子”。田径运动的基本肢体动作主要为走、跑、跳、投掷等,不仅可以用于体育竞技等竞赛活动,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的身体综合素质,保持生理健康状态。在今天,由于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大,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减少,导致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出现了下滑,下滑现象较为突出的是速度及耐力,因此,青少年的体质问题被大众所关注及担忧。从学校方面来说,现在田径项目的教学方法较单调,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思想,激发其学习田径的兴趣,而基于此目的的少儿趣味田径运动项目的应用及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少儿趣味田径运动项目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田径运动的吸引力,而团队合作的设计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田径技能和身体素质,同时利于少儿的健康发展。通过该研究主要是探究趣味性灵敏练习与小学生多方向移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对象选取为马鞍山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同学,共计40名,按照数据对比的形式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学、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地调研等,先是系统性研究趣味性灵敏练习和小学生多方向移动能力的之间的关系与影响实效,之后将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对比。结果显示:1)4×10米运球往返跑,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18.42s士1.11,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18.48士0.69(P=0.827);2)米字变向跑正,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54s士0.57、7.84s士0.49(P=0.059);3)伊利诺斯灵敏测试,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03s士0.33、6.15s士0.52(P=0.338);4)内T形跑测试,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分别为16.81s士1.15、17.48士1.27(P=0.017);5)正方形跑,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分别为10.86s士1.02、10.90s士1.18(P=0.90);12.08士1.30(P=0.953)。以上数据说明:在第2、3、4组数据内,即在米字变向跑正、伊利诺斯灵敏测试、内T形跑测试实验中,P值低于或者近似于0.05,这表明趣味性灵敏试验对于小学生多方向移动能力的测试结果有效,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第1和第5组数据内,即在40米运球往返跑和正方形形跑测试实验中,P值高于0.05,这表明趣味性灵敏试验对于小学生多方向移动能力的测试结果有效,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即通过小学生趣味性灵敏练习的系统学习,灵敏练习在提高三年级年龄段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向能力、提高三年级年龄段学生的反应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提高三年级年龄段学生对空间位置做出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三年级年龄段学生上肢与下肢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在成绩提升方面,实验班的进步水平远超对照班的成绩提高,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虽然多方向移动训练有诸多的优点,但不可完全替代传统的速度训练,两者要相互借鉴,协调进行。只有两者达到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