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的定位历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为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借助金融业引导资金分配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来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和经济的绿色增长,绿色金融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作为经济活动的血脉和资源配置的中枢,金融可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分布,对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支撑与促进作用。 据测算,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成本占GDP的比重在3%左右,至2020年中国受环境污染影响损失可能达到GDP的13%。近年来,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摆脱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从资源消耗型经济过渡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充分发挥金融在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即绿色金融。 本文首先运用外部性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了开展绿色金融可以将良好的环境的隐形收益和污染环境的硬性成本显性化,改变经济主体的行为偏好,从而能够对保护环境和实现绿色发展起到正向作用。 在实证分析当中,本文使用了“节能环保贷款”、“绿色债券指数”这样的绿色金融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并运用因子分析将各类污染排放物指标综合,得到污染物排放综合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我们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能判断出绿色金融对环境污染是否有限制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的开展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作用不明显,甚至还有加剧的作用。 进一步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类规划正在逐步落实,但还存在着资金使用渠道不明,政策法规落实困难,相应人才缺乏,金融机构动力不足的等缺陷。 针对以上缺陷,本文分别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角度给出了解决之道,希望能够客服现阶段绿色金融开展所面临的困境,推动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