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任璧莲是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世界与小镇》以美国佛蒙特州的江河镇为背景,讲述小镇中的华裔移民孔海蒂、柬埔寨移民索菲和匈牙利移民基妮因身份意识的差异产生冲突,继而在对话和交流中建构文化身份的故事。小说反映出美国社会中的移民亟需就身份问题在各族裔之间展开对话,以实现合理的身份构建的目标。本文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基础,对小说中不同族裔移民的身份构建策略进行研究。从作者任璧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璧莲是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世界与小镇》以美国佛蒙特州的江河镇为背景,讲述小镇中的华裔移民孔海蒂、柬埔寨移民索菲和匈牙利移民基妮因身份意识的差异产生冲突,继而在对话和交流中建构文化身份的故事。小说反映出美国社会中的移民亟需就身份问题在各族裔之间展开对话,以实现合理的身份构建的目标。本文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基础,对小说中不同族裔移民的身份构建策略进行研究。从作者任璧莲与移民的对话、移民间的身份意识对话和身份构建的未完成性三个方面分析移民身份对话的困难性及其未完成身份构建的原因,进而探索任璧莲对其以往作品中的身份建构策略的反思。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任璧莲和《世界与小镇》,对既往研究进行综述,并说明运用对话理论分析小说中移民身份构建的合理性及研究意义。第二章讨论任璧莲作为作者与三个移民的对话。任璧莲将自己以往作品中的身份建构策略总结为具有相对主义内涵的“达观”身份观,并赋予主人公孔海蒂。同时,她劝说原教旨主义者基妮摆脱绝对主义身份观的束缚。作为新移民,索菲渴望建构新的文化身份。当两种身份观展开对索菲的争夺时,任璧莲借助其身份选择来验证达观思想对移民身份建构的影响和效能。第三章从微型对话的角度分析孔海蒂与外部环境的对话以及她内心的身份困惑;从大型对话的角度分析移民身份意识的冲突及身份策略的选择,并通过江河镇和美国社会的对话分析911事件对居民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及她们对恐怖主义事件做出的反应。第四章分析三个移民没有完成身份建构的原因,以及任璧莲通过与移民的对话获得的、对其既往的身份建构策略的反思。任璧莲意识到由于相对主义的缺陷,达观思想虽然能帮助移民摆脱既定身份的束缚,却无法为其提供一种新的具体的身份。她继而认识到达观思想不具有普适性。而另一方面,绝对主义身份观虽能赋予移民确定的身份意识,但其排他性会使移民走向极端的恐怖主义。这使得任璧莲更加坚决地反对绝对主义的身份观。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并指出移民需要在对话中建构合理的身份策略。她们的身份对话都具有未完成性的特点,这也反映出任璧莲对于实现移民身份建构策略的共识性对话的追求。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刑事执行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事执行方式应运而生。2003年我国开始试点社区矫正,2009年9月在全国全面试行。伴随着社区矫正制度的全面施行,社区矫正对象监管难、分布散、社区矫正相关部门之间衔接配合不畅、基层司法所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逐步显现。为了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司法部在2018年印发《“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我国智慧社区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稳定护理队伍、进一步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对10名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临床一线护士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1)新冠肺炎疫情下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普遍提高;(2)社会支持能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3)自我价值的实现能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机关“生命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建成法治国家的目标任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和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更给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要求。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是社会还是经济都处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显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流动水平
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努力中,本文提出国情与公共政策关系的“笼鸟关系”理论,认为国情制约着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一切公共政策,同时对如何理解国情提出了分析框架。
为合理评估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驾驶过程中的风险倾向,建立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风险倾向聚类及辨识体系,以动态监控系统中记录的驾驶人实时违规预警数据为基础,选取可能引发交通冲突的安全关键事件为特征参数,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实现指标降维,提取驾驶人风险倾向主因子,并通过K-means算法聚类不同风险倾向的驾驶人,最后基于聚类结果监督训练随机森林模型,辨识未知驾驶人的风险倾向。结果表明:利用选取的10项安全
济水是我国历史上一条著名的河流,它“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流经豫、徐、青、兖四州,三伏三见、至清远浊,曾和长江、黄河、淮河一起并称“四渎”,与“五岳”齐名,享受着历代朝廷的供奉与祭祀。它与黄河一起孕育了华夏文明,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济南、济源、济宁、济阳等城市皆因其流经而得名。“导沇灵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远潮沧海殊无碍,横贯洪河自不浑。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萍蘩。未尝轻作风涛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伯吉斯家的男孩们》是一部结合了难民问题、人性、家庭问题为一体的作品。小说以“扔猪头事件”为导火索,刻画了缅因土著和索马里难民的矛盾与冲突,揭露了种族和家庭社会等外在压力对人的异化。作者细致刻画了“9·11”后所加剧的文化偏见与歧视,伯吉斯一家以及索马里难民的身份的消解和构建的过程无不体现着存在主义哲学观。本文基于存在主义理论,对小说中缅因土著和索
科尔森·怀特黑德是当今广受关注的美国非裔作家。其于201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地下铁道》一举拿下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重要奖项。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黑奴女孩科拉在搭乘地下铁道一路北上追寻自由的逃亡路上的成长和转变。作为非裔作家,怀特黑德时刻关注美国社会中黑人的生活状态,他在《地下铁道》中揭露了奴隶制的残酷以及奴隶制对黑人种族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读者们对历史和当下种族问题的深刻反思
許維遹(1902-1951),號駿齋,山東榮成人,民國學者。他一生致力於先秦文獻研究,以治經史、訓詁見長,是承繼清儒朴學傳統、補其所未竟的工作者。撰有《吕氏春秋集釋》《韓詩外傳集釋》《管子集校》《登州方言考略》《國語選注》《釋釁》《郝蘭皋夫婦年譜》等,特别是他的《吕氏春秋集釋》《韓詩外傳集釋》在學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師從劉文典,與师长馮友蘭、孫人和、楊樹達,同仁聞一多、朱自清、浦江清,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