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代乐官系统中负责具体作曲和演奏工作的大师、少师和瞽矇,以及史官系统中职掌典册、代王选命的内史,共同肩负着箴谏君王和编订世系的工作,合称“瞽史”。
大师采集、加工诗歌,率领瞽矇进行讽诵和歌颂;内史记录君王言语,备王顾问接受咨询,两者都具有箴谏君王的功能,就是所谓的“瞽史之导”。内史和瞽矇又记述、讽诵王侯生平以流传后世,起到褒扬明主、警戒昏君的功用,就是所谓的“奠世系”。
瞽史制度是乐官文化和史官文化的契合点,因此透现出中国文化下属这两个子文化的共通之处。“主文而谲谏”的《诗经》承担“载道”的功能,“《春秋》笔法”著作的史书须使“乱臣贼子惧”,这些著作在体现道德批判功能的同时,又赋予以文学意义。乐官和史官的职能也因此将自身的实用价值进一步提升到文化层面,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周代瞽、史自上而下体察民情、记载见闻,又自下而上反馈社会政治信息、进行道德批判,对执政者的监督具有积极作用,成为当时政治活动正常运转的保障之一。秦汉以后,随着乐官和史官地位下降、职能分化,他们不再职掌“奠世系”,对君王“瞽史之导”的监督责任也日渐消退,瞽史制度终于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