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分级施工加荷沉降物理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速公路对路面、路基的要求更高,如何快速、有效、经济地预测公路沉降成为公路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公路沉降预测方法较多,有数值分析法(如Biot固结有限元法),理论公式法(如分层总和法、应力路径计算法等)和基于沉降观测数据的推算法(如经验公式法、Asaoka法、灰色系统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法等),基于Biot固结有限元方法由于所需的土体参数获取难等问题,并未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从某粘性土的工程特性和动力特性试验入手,通过标准击实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波速测定等,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该粘性土的动、静力学特性,并建立了动、静弹性模量关系经验公式,然后将动、静弹性模量关系式引入到Biot固结弹性矩阵中,从而建立了地球物理方法与Biot固结方程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对一维理论模型和二维实例模型的沉降预测,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想均匀模型、非均匀模型以及河南驻马店至信阳高速公路K52+200~K52+300段的沉降预测,得出了以下结论: (1)该粘土的动杨氏模量大于静杨氏模量,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土的密度、含水率等有关;而该粘土的动泊松比小于静泊松比,但二者之间差异较小;通过对该粘性土样的标准击实试验、抗压试验和波速测定,提出将含水率与密度的比值作为研究动、静弹性参数的关系变量,建立了该粘土的动、静态杨氏模量和动、静态泊松比之间的统计转换关系。 (2)通过对一维理论模型和二维实例模型的计算分析,说明应用土的密度、纵、横波速度取代土的静弹性参数是可行的,也说明了可通过土体的动态力学参数计算静态力学参数进而进行公路沉降预测;地球物理方法在获取土的动力学参数方面具有快速、简单、经济等优点,且能够得到连续的土体纵向力学参数剖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土体实际横向变化情况,在Biot固结有限元弹性矩阵中引入土体的动、静弹性模量关系式,避免室内土模型参数测试工序的复杂及人为因素影响,实现原位、无损、快速和低成本预测公路工前、工后沉降,可提高应用有限元法预测公路沉降的精度和速度。 (3)由于路堤施工是采用“薄层轮加”技术,即施工是逐级加荷的,因而模型计算中考虑了路堤逐级施工加荷条件下的沉降,把整个路堤填土荷载分为若干级增量,模拟施工过程逐级施加,不同级荷载之间可以存在间歇,针对梯形路堤边界,计算中设置其边界条件为自由边界且透水,路堤计算深度按路堤施工填筑过程动态增加,使公路沉降预测更接近于公路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 (4)在公路沉降预测中,有限元网格大小的剖分对总沉降量预测影响小;土体渗透系数大小影响沉降固结时间,但对总沉降量的影响小;路基土体计算深度的选择对路堤及路
其他文献
自从国际上推出萨奥法案之后,内部审计的发展逐渐走向的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虽然内部审计还存在各类矛盾与争议有待解决,然而通过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规范
流行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文化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前进的趋势。如今,在小学生中到处可见流行文化的影子。本文就流行文化在
变电站带设备电水冲洗是在确保电力供应、解决设备脏污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重污秽区变电站应用带电水冲洗作业技术不会影响用户正常用电、不需要进行倒闸操作、清洗效果也比
公路企业从事施工工作,最终形成工程建设项目的场所,就是施工现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其中,材料管理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使社会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税局承载了更多使命。为了做好税收工作,完善国税局内部运行机制,做好国税局的内部审计工作尤为重要。特别
导师王暴魁教授善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疗效显著。笔者作为北京市朝阳区第四批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跟随王暴魁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择顽固性眩晕验案2则介绍如下,以期对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 ,勃兴于康乾时期的古典戏曲艺术是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古典
目的 :分析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特点 ,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6例 ,男 4例 ,女 2例 ;所有病例均有MR扫
针对现有眼轴测量仪器无法同时实现大量程眼轴测量及眼前节成像的功能,设计了眼轴和眼前节同步测量的大量程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本系统通过设计大量程扫频光源增加成像
吊拉组合体系桥是由悬索桥和斜拉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缆索支承桥梁,它结合了斜拉桥和悬索桥体系的主要优点,并克服了单一悬索桥或斜拉桥在力学性能、施工以及抗风稳定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