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论之煤商业是指近代上海煤炭采购与销售行业,而煤荒是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多次发生的市场缺煤现象。上海本地缺乏煤炭资源,但煤却是上海工商业近代化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论文主要以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主干史料,辅之以上海文史资料、上海地方志、民国时期报刊等资料,从上海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煤荒问题为切入点,考察这一时期煤荒产生的原因,分析煤商业及其从业群体在缓解上海煤荒中的表现与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三四十年代上海煤荒出现的原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发生过持续的煤荒,原因主要是上海依赖国外煤源,九一八事变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市煤商业及其同业组织为了缓解煤荒,不断周旋在政府与社会团体之间,为解决胶济铁路沿线的罢运风波及为上海争取稳定的煤炭来源做出了重要的努力与贡献。其次是考察了煤商业及其同业组织发展变迁。上海煤商业的发展既与上海工商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又与上海的煤荒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上海煤商业从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公馆会所,到1930年代成立同业公会。在行业发展与煤荒中有着积极的应对,同时煤荒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商业同业组织的变迁。最后分析了20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煤荒难以平息的原因。国共内战导致北煤南运线路的阻断是上海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煤荒持续的最主要的原因。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煤炭资源统制,严重影响了上海工商业的正常发展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黑市的囤积居奇也是导致战后上海煤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而1940年代中国主要煤产地的气候变化,也为运煤抵沪设置了重重障碍。纵观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历次的煤荒,煤商业同业公会与其它行业同业公会一样,始终是以一种协调机构存在于政府与行业之间,它既代表行业与企业向政府提出诉求,给予政府压力,也会在政府指导下约束行业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