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为全球共同的话题。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并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人口结构状态。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该国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重和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增大,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未来是否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就成为政府和公众最为担心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开始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97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转变为统账结合的模式,通过个人账户的建立积累部分基金以应对未来的老龄化危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于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等情况的存在,原先的政策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05年,国务院在辽宁省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偿付能力进行了测算后,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适当调整。执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后,在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各种因素的冲击下,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旧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能否达到平衡甚至节余?将来退休人员的待遇是否会降低?这些问题困扰着企业和参保职工。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产生原因、现状及特点.并根据我国目前的筹资模式,建立部分积累制的统筹基金平衡精算模型。尽管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进行过多种分析,但其依据为97年的政策规定,已不符合养老保险发展需求。笔者一是利用山东省06年的养老保险统计年报数据,对比新老政策下我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变化和基金收支情况。二是通过对06年、07年预测数据和养老保险统计年报数据的对比证实模型的合理性。二是根据基金平衡模型对2006—2055年的当期基金平衡情况进行预测。并探讨了影响基金平衡的各种因素尤其是退休年龄和替代率对基金平衡的影响,通过数据测算各因素对基金收支的影响程度。四是提出下一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